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写观后感并像其他观众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优秀的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
往事不堪回首,但在汶川、玉树的大地震后,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了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发生前,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可爱的姐弟俩正在家里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姐姐从梦中惊醒,她赶忙叫起弟弟,他们的父母拼命回去救孩子,母亲被父亲拉回安全的地方,父亲刚进门,房子轰然倒塌,姐弟俩都被压在房梁下,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只手臂,他也不愿读书,自己挣钱,成为了一个公司的老板,姐姐当英语家教养活自己和女儿。32年后一家人的意外重逢,让他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震后的唐山……7。8级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好在顽强的唐山人能重建家园,让唐山更加繁荣。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是影片中的母亲(元妮)在地震之后的感悟,每次看到元妮孤独的身影,对于丈夫、女儿的怀念(她以为女儿也死于地震),对于外出儿子的思念……在32年后母亲与女儿的团聚,更是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涌起酸楚,当初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时该是多么痛苦的决定啊!意外的重逢,让这位母亲又想起了当时的场面,她对女儿的愧疚,毕竟是她自己抛弃了女儿啊!地震带给这位母亲的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仅仅23秒,让她失去了丈夫,还以为失去了女儿……
做父母的,哪个不担心自己的儿女?元妮担心出门在外的儿子,年迈的养父面对着失散多年的女儿怒而激动的大喊:“我天天担心!”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这部影片更加深了我对父母爱的认识,它也让我明白了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舍弃!
如今的唐山已经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城市,它不仅是唐山人奋斗的结果,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2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3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看完《唐山大地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简简单单,却是经历过灾难,体会生死离别后发自内心的一句。在观影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内心问自己,短短23秒,刚才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朋友,山盟海誓的恋人,调皮可爱的孩子……转眼间一切印入眼帘满目疮痍,他们都掩埋在一片废墟之下。试问自己,我能和那位母亲一样那么的坚强吗。
说影评不敢当还不如说是我个人的观后感,先说下戏里的几位主角。《唐山大地震》是一枚催泪弹,因为我体会到了它的威力,它很煽情,但却不做作,感情戏自然而流畅,徐帆的功底有目共睹,在这部电影我很认可,相当不错。把一位70年代的一位母亲演的真实到位,立体生动。甚至在电影的生活戏,元妮对方达所做所说中我甚至能看到我老妈的影子。不由自主的感动到泪眼花花,徐帆真的很合适演元妮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撑起了这部电影的灵魂。题外话,今年徐帆能拿奖拿到手软。
张国强戏不多,但是一如既往的自然,不过没有对亲生父亲这个角色做过多的演绎,这估计也是剧本的关系。但是他为了救自己的老婆,牺牲了自己,换来这个女人用30多年的青春去坚持她对自己男人的忠贞。这点我想会让很多人感动。
不得不说下陈道明,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我很喜欢用儒雅,淡定一类词去形容他,看到他的眼神我觉得他就是大陆的梁朝伟,并非比较他们俩谁高谁低,只是我是这么认为,他们一样演戏超一流。《唐山大地震》里面他演的后爸温柔,细腻,给人温暖又不失男人的刚烈和气度!他对孩子的脾性的理解,以及后来对方登未婚先孕的包容。中年丧妻,老年的孤独,一个步履蹒跚,瘦弱却坚强的老人跃然眼前。陈道明,戏里戏外,始终散发着味道,让人着迷。经典镜头:一位军人,流血不流泪,但是在重症病房外看着里面妻子与女儿最后的温馨,独自一人强忍着悲痛,抽搐肩膀,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却泪如泉涌,这一幕让我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因为我也已经泪流满面……(《我脑中的橡皮擦》女主角失忆后,送自己恋人出门上班,嘴里却说着她原来男人的名字,男人含着泪笑着出门,倚在门上的那幕)
两个孩子,尤其是那个小姑娘,演的真好!漂亮的孩子!
张静初有所突破,李晨演的出彩,群众演员很敬业!
再来说下电影本身吧,报道上说《唐山大地震》的特效投资比《2012》都要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特效做的还不够好,很多镜头都不是特别真实,瑕疵也有。但是我们得知道,《唐山大地震》并不是一部灾难片,是一部感情戏。3000万的特效投资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效果,不要去苛求显示的效果,只要在电影的过程中起到效果就足够了。起码电影开头的那15分钟,紫色的天,昏暗的坏境,混乱的镜头,嘶声厉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还是让人汗毛耸立,相当震撼。
介于很多人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剧情就不怎么说了,但是我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剧情流畅,感情煽情不做作,还不失温馨。眼泪爆点有好几个,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时也承认电影有瑕疵,但肯定是瑕不掩瑜。这是部好电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必须的,中国电影界难得出的一部好片子。
最后友情提示:带上足够的纸巾,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4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5
雨滴滴答答地下起来,在一片废墟中,一个小女孩醒过来,她咳了咳,大概是被这冰凉的雨水呛着了,她胸口一起一伏,终于,她睁开了双眼。
她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她那深色的瞳孔里充满了恐惧,充满了害怕,甚至还充满了一丝茫然。她呆呆的坐起来,看见的只是人来人往的场面。夏天的雨是温暖的,但……现在的雨却犹如冬天下的雪一般,冷得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她站了起来,她看清了,她清楚了,解放军叔叔正在搬运尸体,她挪着步伐一步一步地走着。她闻到了那漫天的血腥味,她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哪儿?这时一辆大卡车经过,溅起了水花,那水花是人们的血,是大地的土,也是天上的雨。
她看着眼前的一切走着走着,一个解放军叔叔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件雨衣,蹲了下来,给她披上,问道:“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她的泪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小朋友,你的家在哪儿?”她眼眶里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滚烫的泪水滴落在手背上。“小朋友,叔叔带你回家!”她被叔叔抱了起来,她用那空洞的,茫然的,恐惧的眼神望着后面,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这只是一场梦而已。她紧紧抱住了解放军叔叔的脖子消失在人群中……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6
今天,在电脑上把近段时间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唐山大地震》看了一遍,觉得这是一部感情细腻真挚,很能打动人的影片。真的不负众众望,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好片子。好久没有这样伤心过了,动情处,抽咽得声音都颤抖了,话都说不顺畅。
我觉得这部片子对女主角王登刻画得非常成功,真实的再现了一个受地震伤害和亲人抛弃双重痛苦的女孩子的情感发展过程。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开掘得非常之深。
首先,在王登的母亲是救女儿还是救儿子的抉择过程中,观众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人所固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会对母亲的抉择发生作用,并且在吃西红柿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我相信当一家人在看这部电影时,夫妻可能都会有此一问:要是你,会救谁?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脱胎于当年沙鸥所唱的一首歌里面的那个问题:当你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你只能救一个,那么你救谁?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编剧就把这个问题抛到了那位母亲面前,也同时抛到了观众面前,非得要那位母亲和观众做一个决断。但是,现在距那场灾难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中国人的人口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女平等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些人头脑中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现在的年轻观众肯定无法完全接受母亲在重男轻女思想下的选择。可在那个年代,那位母亲的抉择肯定会受重男轻女思想支配,于是,编剧就要平衡一下她的抉择在年轻观众中所引起的反感心理,所以,就要作一些技术性处理,让观众觉得那位母亲的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把王登写成是姐姐。即使在生死关头,大的让小的,这在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中还是能够勉强接受的。再者,母亲首先看到的是儿子,而不是女儿,这一处理又让矛盾的激烈程度有所降低。
其次,就是王登对养母的感情,她在大学两年都没回家,不愿去看自己的养母,这是因为她对自己被生母亲抛弃让她对所有母亲都有一种不信任感,也就自然而然的不信任养母。这样的情节设计我觉得比较符合人性的发展。
再次,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怀孕后,一般都是惊惊慌慌的想办法去把孩子打掉,但她不管不顾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其行为说明在她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报复生母的欲望,当然,也是经历了这场灾难死里逃生后,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尊重。
最后,王登嫁到了加拿大,真是知女莫如母。母亲的一句话:你怎么躲我这样远呀!深刻的揭示女儿王登的这一选择的心理根源。
总之,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得非常成功,使得这部影片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具有很好的催泪效果。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7
这部电影,震撼我心灵的不只是演员们演得真切,最主要的,还是之伟大。
是啊,能让自己忘记危险的,也只有母亲对自己孩子深深的爱,才能做到。当李元妮得知是地震,而孩子还在家中时,她不顾一切的往家的方向跑,我想,李元妮可能在心中想着:孩子,等着,等着妈来救你们。可是老天爷捉弄着这位母亲,使李元妮刚来到家前,屋子就倒塌了。不过,在第二天早上找到了两个孩子,他们被一大块石板压着。撬弟弟这头,会压死姐姐;如果撬姐姐这头,就会压死弟弟。李元妮极度绝望,可是时间由不得她的思考和等待,如果不快些选择,两个孩子都保不住了。在别人的再三催促下,她才被逼无奈的从嘴里艰难的吐出了三个字:救弟弟。她现在可以说是心如刀绞。是啊,两个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少了哪一个,她都不好受啊!
老天爷,为什么对李元妮一家如此的不公平,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他们,使他们家四口变两口,让李元妮经历了两次生死离别的痛苦,你为什么要如此伤害他们?
母爱是伟大的,32年过去了,每一年每一天李元妮都想着那优秀的老公和可爱的女儿。岁月不饶人,李元妮已经块60岁了,但是她任然坚持每年去给老公和女儿烧纸钱,还在烧纸钱的时候,告诉他们家往哪里走,整整说了20年,20年啊!她都坚持下来了,这时,我想到了五个字:母爱真伟大!
可喜可贺的是,解放军在救方登时,发现方登没有死!“呼”我终于呼出了一口气原本九死一生的方登没死!真是太好了!而且,漂亮的方登被一解放军夫妇收养了。
不久,由于发生了汶川大地震,方达和方登都去救援,两个见面并相认了,汶川大地震后,两人一起去见母亲——李元妮。在路上,方达跟方登说了李元妮在这32年里有多么想她,方登听了,泣不成声……
看这部电影,我有两次因为李元妮那深深的母爱而热泪盈眶。母爱,真伟大!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8
今天的语文晚自习,我们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感触甚多。一部小小的电影却在每一个细节蕴藏着许多人生哲理,当然还 有爱。
看着电影中房屋倒塌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人和自然相比,实在是很渺小。虽然人们会利用自然,会预知天气,但面对这样的天灾却束手无策。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人类能控制,能预知的的灾难。就算以后能够预知,但能阻止或逃避吗?因此,在抗震,救援的同时,也得学会尊重自然。
地震后那个选择的画面,相信许多人都记得。母亲在绝望之中选择救儿子,这对女儿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在当时的社会这也是正常的。并且幸运的是,她的选择是对的,儿子和女儿都活了下来。我们不难发现,人生中有许多选择题等着我们选择,选错一两题没有关系,但错得多了,可能会后悔一生。
不论是地震中的母亲,还 是那对领养孩子的夫妻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孩子。地震中的母亲很坚强,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受伤的儿子。当儿子放弃考试,放弃戴假肢时,母亲都给了他正确的方向。那对夫妻也通过对养女的关心与理解和女儿一起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当儿子长大后要独自一人去外闯荡,母亲尽管满眼的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前途还 是坚决地关上门,面对别人甚至是儿子要她找个老伴的建议,为了死去的丈夫,她都一一推辞,准确来说应该是拒绝。当儿子有钱有车有房时,儿子要为她买新房子,她不同意,也是为了丈夫和女儿,怕他们的魂找不到家。这迷信的话在此却让人十分感动。忠心,爱子之心在此处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而那对夫妻对养女的爱也不亚于那位母亲。他们理解养女,尤其尊重女儿的意见,这也让养女能很快对他们像亲生父母一样。虽知道自己很爱养女,但仍能支持养女去唐山寻找亲人,这一点是很可贵的。
当电影接近尾声是的那次地震,女儿主动投身到抢救中。一位母亲为了他人的生命竟同意截掉亲生骨肉的一条腿,而往往在灾难过后才发现,人原来是如此脆弱。在截掉亲生骨肉的腿后,原本坚强的母亲在那一刻崩溃。这时,女儿才知道当年母亲也是一样一爱她。
电影到后面,在女儿回家后,尽管还 有那么一点隔阂,但在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跪下的瞬间,即便是心如铁般冰冷坚硬,也会被母爱融化得只剩下温暖。故事到最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毕竟在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9
在1976年间,刚刚结束,全国还被笼罩在十年浩劫的阴影中,各族人民饱受痛苦。人们正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使大家盼望已久的美好生活再次破灭!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一道闪掣云霄的蓝光刺亮了河北唐山的天空,紧接着大地开始疯狂的抖动起来……
现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被拍成了电影,我去看了首映。它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便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一个看似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急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以及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与怨恨,还有解放军的博爱无私,这种.种惟妙惟肖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影片中,最精彩和最催人泪下的场景,无非是故事主人公在面临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生死抉择。这时,我的心也似乎跟着碎了,一个母亲怎能丢下自己的亲骨肉哇!
当心灵开始刺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无奇的感情是那么弥足珍贵!正如那句台词所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让主人公愧疚了一辈子的话,似乎在告诉我们他真正的含义。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可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珍惜现在,恐怕这也是此影片真实意义所在。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选择有信心战胜困难,只有自己有了信心,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不要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世界才会更美好!
其实,《唐山大地震》影片那么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拍摄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人群混乱,采用了电脑特技。与演员动作相结合,看起来惟妙惟肖。这可与大型科幻电影《2020》的制作效果相同。在其中,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更深一层体会了大自然无穷的力量和生命的珍贵。可看出,这部影片的主创工作人员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我十分欣赏这部大片!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影片,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正如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产生的巨变,却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理的创伤!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0
电影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1
大地震以前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仅能够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能够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状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期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我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样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状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应对生活吧!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2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唐山大地震》,虽然看过八天了,但是一些场景一幕幕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禁不住想写下来!在这里,我只想说说里面的情谊!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地震是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它牵连出了一串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和弟弟被压在一块板下的方登听到了妈妈在两难选择下,选择了弟弟的时候的失落、悲伤和无奈,后来转化为怨恨!
方达奶奶和姑来接方达去济南,李元妮依依不舍地送方达、婆婆和大姑上公交,公交车上大姑的一句话,改变了方达的命运!也让李元妮还有个相依为命的人!(看看人家的女儿在妈心目中的位置!)失魂落魄的李元妮目送渐行渐远的公交车,突然车停下了,接着从车上下来了一个独臂小男孩!此情此景,久久难忘......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3
爱有很多种。有母亲对孩子至高无上的爱;有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爱;还有人与人和谐相处,共渡难关的爱……今天,我在电影院里感受到了许多爱。
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1976年唐山那次可怕的地震中被拆散了,父亲为了救母亲而舍命,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上,撬一边虽然这边的一个孩子可以得救,而那边的另一个却会被压死。在这艰难的抉择中,母亲选择了救弟弟。这使死里逃生的姐姐对母亲痛恨终生。2008年四川也发生了地震,解放军不顾一切地抢救废墟下的生命,挖石头,运救灾物资……一个个场景感动人心,失散32年的弟弟和姐姐也赶来抗震救灾,姐姐深深感受到了母亲当年痛苦的选择,最后姐姐跟着弟弟一起看望日渐憔悴的母亲,他们在激动与悲伤中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难以割舍的母子,血浓于水的亲情,催人泪下。片中母亲因为地震危难之时没有抉择女儿方登而痛心和自责了32年,32年啊!多么漫长的日子,人生之中能有多少个32年呢?这难道不能体现一个母亲伟大的爱吗?在救助四川地震灾区时,女儿方登终于体会到了母亲的苦心与艰难。世上有多少孩子能明白母亲的苦心呢?
在生活中,我常常听到妈妈的唠叨,虽然有时让我感到心烦,懊恼不已,但它毕竟是用心良苦。比如,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都赶回家做饭。记得那天读兴趣班的时候,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正愁着没带雨伞,而妈妈早就等在门口为我送来雨伞。妈妈的唠叨又在耳边响起,但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电影已经看完了,母爱依旧。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4
唐山大地震狠狠地摇晃着唐山,一口气摇晃了23秒。震后,哀鸿遍野,一片狼籍。
一块儿水泥板,压了两个孩子,姐姐在这头,弟弟在那头。要搬开水泥板,只能撬一头,但撬了这头,那头就会砸了下去; 撬了那头,这头就会砸下去。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
在这种时候,水泥板上面的妈妈必须要放弃一个。你不放弃一个,两个都会死;只有放弃一个,另一个才能活下来。
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够得到另一些东西。那些硬抱着旧稻草的人,永远也尝不到新稻草所带来的甜头。有舍才有得,你要的是什么?
不能再犹豫!你如果还是不肯放弃旧稻草,就只有和它一起摔到地上,起不来了。水泥板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但它不好选,然而必须要选,而且要快选,不想选都不行!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硬逼着我们在舍与得之间徘徊,你若不想放弃一些东西,它就让你不得不去放弃一切;你若不想得到什么,它有时竟硬把东西塞给你!
32年后,汶川也被狠狠地摇晃了好一阵儿,房倒屋塌,惨不忍睹。
一块水泥板,压着一个孩子的腿。这块水泥板撑了个房子,要是没移的好,房子还会继续塌,就有砸死更多人的危险。
水泥板外面的妈妈就果断地放弃了孩子的腿,让水泥板继续撑着房子,换来了更多人的安全。
只有舍才能得,你必须放弃。至于放弃什么,随你便,但我们往往不想放弃任何东西。遇事果断,非常重要。
我有“选择困难症”。每次爸爸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时,我的回答总是两个字:“随便!”因为,我什么都想吃,然而又知道不能都吃,却不想放弃哪一样。
为此,我似乎错过了许多东西。
生活就只是一道道的选择题,题目也非常简单:“你要什么?”然而,你未来的路,就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中,悄悄地定局……
简短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5
妈妈单位发了几张《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票,因为妈妈要参加市里的培训班,不让请假,所以我就和哥哥的同学,还有姑妈一起去图书馆的放映厅去看这个大片。
这个故事是讲: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女孩她和她的弟弟同时被压在了巨大的石板下时,当时只能救一个人,这时她的妈妈选择了弟弟。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为此,这个小女孩恨死了她的妈妈。
还好,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这个小女孩活了下来,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并且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她的养父母为了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给她留了一大笔钱,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在汶川地震时,这个女孩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作,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到了弟弟家,她的亲生母亲跪在地上,请求她的宽恕。女儿通过这次汶川救援工作,体会、理解了母亲当时无奈的选择,原谅了她的母亲。
这部片子带给我的震撼不仅只有这些,还有那些在影片中,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奋不顾身,英勇拼搏,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从没发出怨言,这些人更值得我们尊敬、爱戴。
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