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
通过写观后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1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2500年的大逃亡,但唤起的却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动。例如从地面一向上升到俯瞰地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的长镜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救援群像,则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蚍蜉撼大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种悲壮,还有陈胜吴广式的干劲与豪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夫死,死国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传统古典的文化内核。
这部电影真正触动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温情和牺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个数千年古老礼貌的灵魂,仿佛在一堆重工业的机甲外壳中重新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一向认同这样的观点,农耕文化属性、标准意义的传统中华礼貌其实早在南宋崖山海战之后魂灭,其后明清可是是僵尸一般苟延残喘的存在。礼貌的内涵高低,与物质礼貌成果的体量不必须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所以那些本质无非是在历史故纸堆中抠抠索索,沉溺于千年礼貌古国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构成真正的文化输出。
正如电影里所呈现的,脆弱的人类,包裹上坚硬机甲与外骨骼,在险恶的极端环境中艰难求生。那么,眷恋故土、乡愁无限的农耕礼貌,在重工业钢铁基建的庞大外壳中,究竟是古老礼貌的复活,还是新型礼貌的诞生?
也许,两者皆是。不一样礼貌的相遇,并不必须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历史上的中华礼貌曾因野蛮民族征服而渐渐形存神亡,但古巴比伦礼貌却与古埃及礼貌在海上遇合诞生出古希腊礼貌,并延续为一脉相承的古罗马礼貌,又在文艺复兴中成为现代西方礼貌的源头。
《流浪地球》呈现了某种传统礼貌与现代工业的融合,焕发出古老而又崭新的生命力,才是这部影片最值得激动的地方。
“没有利他主义就没有真正的礼貌”,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显然违反人性。尽管抒情诗朗诵式的台词对白比较影响观感,这部电影中多处“利他”行为,其实都没有脱离自利的基础。
救援队长王磊如此执着运送火石去杭州,是为了杭州的妻儿(电影因删减而未明确交代),刘培强若不是为了地球上的儿子,恐怕不必须会选择为了地球存亡的一线生机(尽管AI计算的成功率为0)而放弃空间站,而最终联合政府批准这一行为,也可是基于他们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绝对理性。
电影里最贴合原著精神的台词来自AI,“让人类坚持理智,确实是种奢求”,然而个人更喜欢另一句,“没有人的礼貌,不能算真正的礼貌”。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类似于奇迹。如果电影最终人类没有选择相信期望努力拯救地球,一个保存着受精卵和种子的小小空间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补给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谈不上让礼貌存续。倘若礼貌的内涵没有具体而微地体现为每个鲜活个体的精气神,就算保留历史遗迹,礼貌实际上已经断绝。
尽管国内电影工业水平与好莱坞存在着客观上的水平差异,但《流浪地球》主创团队尽最大努力用可能争取到的资本和人力物力进行了尊重行业规律与标准的合理投入,并为资料产品注入贴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所以电影在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或侥幸。
原本,科幻小说在国内大众文学中算是相对冷僻的类型,而国内落后的电影工业体系里,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更缺乏清晰区别的产销流程。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佳作的诞生或许更取决于天才型电影人。而商业电影的制作,如果总靠灵光一闪、情怀一现或流量明星,则注定不可能持续。作为商业电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严格来说还算不上精品,可是相比市场上多年充斥的粗制滥造精神垃圾,已经是“物以稀为贵”了。
期望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带动国内科幻小说题材从冷僻转为热门,也能推动电影工业体系逐渐完整和成熟,能够稳定批量产出具有文化和价值观输出意义的合格品,这才有更大可能性创造出高质量的经典作品。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2
这个假期,我们全家人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还看了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和书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讲的都是地球人想办法要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也就是说太阳快要死亡了。发生氦闪后,太阳将不再是恒星了,而成为一颗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红巨星。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计算出了太阳发生氦闪的时间大概是四百年内。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装上万台功率巨大的推进器,先把地球的自转停下来,然后再让推进器把地球推向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的比邻星。虽然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还是非常遥远,有4。3光年的距离。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达新家。
太阳为什么会死呢?氦闪是怎么回事?我们目前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寿命的。比如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太阳已经50亿年了。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里,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太阳将在四百年内发生氦闪。氦闪就是太阳内部的氢快要燃烧殆尽、全部转化为氦,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阳死亡之前赶紧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这部小说的构思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们的地球还能适合长久的“流浪”吗?也许还没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疮百孔”了,物种灭绝殆尽了。
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多清洁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对地球环境危害大的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才能够延续。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3
《流浪地球》是一部在中国大卖的一部电影,是为数不多成功的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与演员优秀的演技和史诗级的特效分不开,当然,剧情的引人入胜也是原因之一。
这部影片主要讲很多年以后,太阳即将熄灭,于是人们便启用了流浪地球计划,意图来到别的星球来生存。但当经过木星时,地球被巨大的引力所吸住,于是,人们便奋力一搏,逃离了危机。
其中,由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位父亲,但由于工作的缘故,错过了与自己孩子相伴的最佳时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但他无时无刻思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想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我终日为生计奔波的父亲。刘培强这个人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他有着甚至可以以命相搏的好兄弟,也有着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儿女。在地球危在旦夕的时刻,他选择了牺牲自己,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更是为了整个地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将自己完全交付与他的兄弟,也需要一个累了就可以回去的家,这些温暖,作为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
记得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胆子小,被一个高个子男生嘲笑、挖苦。可就在这时,那个熟悉的背影永远会出现在我的面前,哪怕对方比他强壮的多,也毫不退缩。用他的话来说,不能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受欺负,每每这时,我的眼眶都会湿润,所以我们约定了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临近期末大考了,学习总要加倍,我的辛劳都被父母看在眼里,学习的事他们帮不上忙。但是,却总在我累了的时候端上香喷喷的饭菜,每每这时,我的心都很温暖。
《流浪地球》的确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了人们之间不是只有勾心斗角,更多的是彰显人情人性的美好,显露世界的美好。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4
在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题目是《流浪地球》。它主要讲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和在赤道上的转向发动机,在逃离中却被木星吸引。在千钧一发快要撞上木星时,伴随地球探路的飞行器点燃了自己,最后成功挽救了地球。
在这个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宇航员。俄罗斯宇航员为了让中国宇航员成功救回地球时牺牲,而中国的刘培强为了使木星爆炸,带着航天器,撞进了木星,也葬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从电影到现实,生活中伟大的人民常常是奋不顾身、为社会和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我们的一代文学奖、思想家鲁迅,也是为了正义而活,以自己的笔墨不断地打击黑暗社会。也留下了一句描写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对于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再看看现代的雷锋,他虽然很早牺牲,却被后人流传。雷锋有一颗热忱的`心,他帮助孩子在泥泞里找回家的方向。他最后一刻,推开了自己的伙伴,把生的希望留观别人,自己却被圆木所压倒。后人也称赞他“雷锋出一行,好事就做一火车。”这是他的这种精神,使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这些人不平凡,平凡的人中,也有着他们的身影。这一切都说明,想要人民记住你,你要用心地去帮助他们。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帮助别人、正直无邪的人吧。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5
总的来说
我对该电影的评价是很好的
1.科幻感和感情牌
据说做特效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美国的科幻大片都是斥巨资做特效拍出来的。就这部电影而言,广阔的场景,炫酷的镜头,视觉的冲击都有达到一部优秀的科幻片的水准。
在情感线上,这部电影也难免落入俗套。个人情感的一时冲动,为了社会大义的奋不顾身,最后时刻对家的眷恋,一切的情感,在这部电影中表现的矫情而真实。
美中不足的是每次情感牌都打的十分尴尬,温情的台词在冰天雪地的危急存亡之中出现的非常突兀。尽管如此,这并不是否定这部电影的理由。在这部电影中,我觉得剧情线一路以来铺垫的非常好,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感情线的铺垫,电影时长对于电影内容展现的局限性在此表现的较为明显,这部电影中事件与情感二者之间相对而言比较独立,因此二者之间的协调有些为难,这需要更加精炼的编剧技巧以及表现手法。
2.演员
我对于这种没有选用当红鲜肉为主演的电影好感倍增。这样可以让我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剧情走向上。
3.台词
对于关注文字的我来说,这部电影的台词不是很好。并没有太多文字的优美感和丰富的表达性。当然这也不算太大的缺点,刘慈欣是一位我很佩服的作家,我也曾看过他的小说《三体》,不管是《三体》还是《流浪地球》,剧情结构和丰富的想象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杰作,对于电影,重点当然还是在剧情上,台词只是绿叶而已。
4.中国科幻
曾经不少人说在中国因为诸多限制,做不出来足以媲美西方的科幻电影,由此,这部堪称中国第一部优秀科幻影片在世界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某一名词前面冠以中国两个字为限定词的时候,名字叫爱国情怀的小鹿开始乱撞,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事实证明,我们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
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团队协作等成分都是西方影视剧极少表现的内容,可以说这是具有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影片。我们自己拍出来的电影,能够更加的适合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观众。
总结语
看电影的时候,一边为电影的剧情和场景所惊叹,一边为我们自己做出如此优秀的电影而欣喜,期待我们自己可以做出更加多优秀的作品。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6
“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注意,亲人两行泪。”这句话来自我印象最深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不过我最感动的是电影传递出来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
电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们躲进地下城,用行星发动机迫使地球停止自转,然后用一个空间站领航,准备拖走它;第二部分是韩子昂等人到地面上,见到满目疮痍的地球之后的震惊和难以置信;第三部分是人们想用土星的引力向前,反而被土星吸住了,刘培强舍身解救。三个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联系。
其中,科幻部分最多的是在电影的&39;前中段。它讲述了太阳急剧老化,即将吞噬地球,人们在亚欧大陆上建造了行星发动机,准备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到新的星系上去。我认为这里有一个细节很好,符合实际情况。你想,为什么行星发动机要装在亚欧大陆上?因为这块大陆的板块足够大,可以承受足够大的推力。
不过构思行星发动机就有点反物理了。不过吴京说得很好:“科幻就是科技结合想象而成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像后面还有点燃木星的片段一样。其实我更在意的是电影所传播出来的价值观,能否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个电影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想法:什么都能散,但是家不能散。就算走也要拉着地球。电影里有两个很感人的情节。一个是韩朵朵呼吁大家来帮忙;第二个是刘培强英勇就义。看到这里,观影的人几乎都落泪了,各个人物的性格也在这里突现出来。性格不一的人物造就了一个个别样的情节,很能打动人。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很喜欢,这也是我印象比较深的科幻大片。我相信中国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硬核科幻电影。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7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由郭帆执导,吴京等主演,这部电影从播出就好评不断,以及在很多个国家上映,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中国科幻片的崛起,同时剧情也引人入胜,值得大家深思。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600字欣赏。
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的脚步临近了,紧接着便是万物复苏,柳绿花红。在这最是一年好时光中,有人会选择出门进行一次远行踏春,有人会选择在家晒着春日暖阳,也有人会选择约三两好友杯酒浅尝。而我选择去影院看看新春上映的电影,其中这部《流浪地球》吸引了我的眼球,在我映像里中国电影少有高评分的科幻电影,这让素来喜欢科幻的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与家人一同观看了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改编于刘慈欣同名小说,电影部分取自小说第二部分:逃逸时代,讲述的是太阳急速老化膨胀,地球将会被太阳所吞没,这时人类科学家提出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产生巨大推力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的生存行星,而在经过木星想利用引力弹弓挣脱太阳系的引力,可是由于行星发动机故障,导致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将会撞击木星。根据以往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剧情必定是主角团队历经千辛万苦拯救了世界,很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咱们中国的首部科幻片却以一个中国风格来拍摄的,从头至尾没有体现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数以百万的救援队前赴后继,为避免地球撞击木星做出不懈的努力,影片中的主角之所以是主角,仅仅只是用他们的视角,而他们就是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在此,我想到我身处的南方大家庭,也拥有着辛勤奋斗的同事们,在最为艰难困苦的时间里咬牙坚持,虽有偶有怨言,但一旦问题来临总是迎难而上,从不虚与委蛇,在生产一线尽职尽责,如同电影一般,这些平凡之人也是南方前进历史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为推动南方这个小小星球做出小小的贡献。
中国式科幻电影中的地球已经起航,而南方也将在19年迈向新的征程,让我们一起参与和见证,伴随南方一同前行!最后南方安全管理员提醒您:工作千万道,安全最重要;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8
今日看了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的一部小说拍摄的。以前对刘慈欣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略有耳闻,记得我们班长经常拿着他的《三体》看。故事讲的是地球未来的状况,由于太阳老化会吞噬地球,不得不从太阳系中逃出来,采用动力“搬家”到另一个星系。没想到地球在逃脱途中经过木星时候却犯了难,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吸引,从而偏离原轨道,引起灾害,人类竭尽全力拯救地球的故事。本片拍的异常像好莱坞大片,视觉效果实在是太震撼了!走出影院后心境也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的地球拯救行动叫做“流浪地球”,意思是地球从此脱离太阳系,走上长久的流浪之路,就像一叶小舟,漂泊在无边无际的宇宙当中,直到到达另一个“太阳系”。一开始,对影片呈现的场景感到有点惶恐——那是一种落寞的白色,白茫茫的,是没有目的地的那种迷茫感,把观影的人都麻痹了。
接下来的剧情还是很具感染性的,情节的承接渲染的很好,节奏紧凑。结合影片开头呈现的雪景一样,几十年后的北京破败不堪,一片荒瘠,零下八十多度已成了常态。人类不惜巨资在地球上建了一万个地下城——地下几千米的生存空间,供给给遇难的人,供他们及时避难。所以,能到地面上瞅一眼都成了难事。看到那里,我的心境有些沉重,为影片中地球的惨状而痛心不已。
影片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贫瘠的,毫无生机的。由于迁徙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几十年后的地球表面已经不再适合人居住了,环境恶劣地惊人,让人可怕,毫无人活过的痕迹。只能在“地下城”中感受着麻木的、机械的生活,滴答滴答地,等待着自然规律的终结。
主角刘启的父亲刘培强是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了十七年,做地球流浪的指引工作,即将面临服役到期而回到地球。走之前,他陪着刘启最终一次观星,指着木星告诉年幼的刘启说:“爸爸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在天空中看着你。当你看到木星在你眼前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这是一个谎言,因为在北京处于逃离太阳的阳面,根本看不到星星。在影片的最终,这句话终究也只是个留下的念想而已,因为爸爸回不来了,最终自我牺牲变成了“星星”。
影片中有些情节让我异常感动。记得主角的姥爷韩子昂在参与救援经过被雪覆盖淹没的上海市的时候说过:“在那个时候,人们根本不会关心太阳呀什么的,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那时候我赚不到钱,可是我每一天都是很开心的,每一天回家就吃你奶奶做的面,其实你奶奶根本不会做饭,她做的面呀,太咸了,可是我啊,一点都不敢剩。”这才是最滋润的小日子,不会为钱而活,可是并不代表活得没有意义,其实对于物质的藐视不是做作的表现。人类并不明白这个“毁灭”从何而起,或许是一次坍塌,一次火山喷发,一个物种的销声匿迹,只可是人类没有注意到而已——人类太注重所谓物质的输入,这才是最可悲的。其实地球早就开始了发出抗议的警报,然而无人问津,所以它撑不住了,生命迹象已化为乌有。
然而,“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这是刘培强最终发出的感叹。地球濒临死亡,顷刻间会被木星吸引过去并且进行自行“解体”,很多人真的不忍心,在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当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紧要关头,所有人的沉寂了——
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东西多自然好,可是真的把握地住吗?以往以为地球是所有人永远的乌托邦,可惜没有人聆听地球的呻吟,人类只会不断地夺取,夺取,夺取,却从未感激过馈赠给我们物品的那个被我们自以为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库。
在这个时候,要想让人坚持理智,实在是一种奢求。所以刘启最终提出了一个计划避免地球和木星相撞,所剩不多的救援人员开始实施。得知消息的刘培强恳请联合政府批准派救援队支援,联合政府准许后进行全球播报,正在撤离的救援队听到播报后果断转头返程,放弃了最终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只是为了为地球争取可能的机会,看到那里我的眼泪又不自觉的留了出来。
既然如此,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期望。影片中主角的妹妹韩朵朵在呼吁救援的时候说:“我原本不相信期望,可是经过今日,我相信了,期望是一个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是回家时的方向。”不一样于开头是教师提问的时候回答的不真实,相反,这是没有掺杂虚假的真实。可是,为什么成功率为0的计划仍然要执行?是因为失去的够多了,不怕再失去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只要有一线期望都不要放弃。可是期望究竟是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之前的一节政治课,教师在讲生命这一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航370明明已经隔了那么长时间,根本不可能找到飞机遗骸和乘客尸体,可是仍然在继续进行徒劳的寻找?再找下去,岂不是浪费时间?之后教师解释是因为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对生命给予尊重的态度,这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爱护,更是一种安慰,对遇难者的亲人,家庭的安慰。我一向觉得这句话异常玄乎,太哲学,实在是搞不懂。结合马航370事件来看,我认为“流浪地球”计划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坚守,是对地球的职责感使然,无法摒弃对地球的不舍,所以宁可拖着地球走也不扔下它不管,有一点新的可能就放手一搏,总之大不了都死罢了,这是一种深深地眷恋。
影片还提到了“家”,像韩朵朵在爷爷死后在雪地里哭喊着:“没有了爷爷,我们能去哪啊?哪里是我们的家啊?”嗓子里堵着苦苦的,咽不下去的都是咸咸的泪水。在爷爷死的时候叫着了韩朵朵的名字——那是他死去的女儿的名字,这个捡来的女孩是他想念女儿的载体,他想着,在零下八十多度的铅色天空和有些发黑的雪堆中冻僵了。看到那里,我哭了,我看到很多人趁着黑,转过头向我投来鄙夷的眼神,似乎在说“这孩子太入戏了”。而我不解的是大多数人难道对“家”没有一种发自于心的自然情感吗?昨日我在咖啡馆偶然听到两个姐姐在小声议论,其中一个时不时地照镜子,兴趣颇浓地拨弄着卷曲的头发,然后说“我真想找个有钱的干爹,要不然我都没钱整容了”,另一个则附和着:“真是的,过年期间我妈非让我串门去,天天见七大姑八大姨,整的我都不认识我祖宗了”,我打心底很排斥这种叛逆期过早唤醒的惨绿“社会人”,不由的把椅子挪得远了点。
《流浪地球》看完之后,影片中呈现的东西:家园、团结、亲情、爱、自我牺牲、期望……让我流了很多次泪。我忽然发现我对地球家园爱的那么深沉,对外面的很大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近乎于本能的不舍——因为2500多年后,一百代人的接力都在贝加尔湖畔等待着“冰”化成“水”呀!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9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由郭帆执导,吴京等主演,这部电影从播出就好评不断,以及在很多个国家上映,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中国科幻片的崛起,同时剧情也引人入胜,值得大家深思。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600字欣赏。
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的脚步临近了,紧接着便是万物复苏,柳绿花红。在这最是一年好时光中,有人会选择出门进行一次远行踏春,有人会选择在家晒着春日暖阳,也有人会选择约三两好友杯酒浅尝。而我选择去影院看看新春上映的电影,其中这部《流浪地球》吸引了我的眼球,在我映像里中国电影少有高评分的科幻电影,这让素来喜欢科幻的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与家人一同观看了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改编于刘慈欣同名小说,电影部分取自小说第二部分:逃逸时代,讲述的是太阳急速老化膨胀,地球将会被太阳所吞没,这时人类科学家提出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产生巨大推力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的生存行星,而在经过木星想利用引力弹弓挣脱太阳系的引力,可是由于行星发动机故障,导致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将会撞击木星。根据以往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剧情必定是主角团队历经千辛万苦拯救了世界,很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咱们中国的首部科幻片却以一个中国风格来拍摄的,从头至尾没有体现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数以百万的救援队前赴后继,为避免地球撞击木星做出不懈的努力,影片中的主角之所以是主角,仅仅只是用他们的视角,而他们就是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在此,我想到我身处的南方大家庭,也拥有着辛勤奋斗的同事们,在最为艰难困苦的时间里咬牙坚持,虽有偶有怨言,但一旦问题来临总是迎难而上,从不虚与委蛇,在生产一线尽职尽责,如同电影一般,这些平凡之人也是南方前进历史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为推动南方这个小小星球做出小小的贡献。
中国式科幻电影中的地球已经起航,而南方也将在19年迈向新的征程,让我们一起参与和见证,伴随南方一同前行!最后南方安全管理员提醒您:工作千万道,安全最重要;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10
20__年2月11日爸爸带我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爸爸,他叫刘培强,他是一位中国航天员,因地球离太阳太近,太阳会毁灭在即,地球也将随之灭亡。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人类把它称为“流浪地球”计划。所以他只能陪伴儿子刘启4年,4年后前往国际空间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韩子昂陪伴刘启长大。转眼17年过去刘启长大了,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从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开外公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后来,莫斯最后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刘启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对他说的话:儿子你知道吗,木星90%都是气氧,刘启说:那是不是像一个大气球?刘培强: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刘启:嗯。最后,刘启把上万座发动机聚集在一个发动机里,冲击木星,木星在反弹给地球,地球受到冲击就会离开木星。最让我感动的是,因有些发动机缺少燃料,刘培强就驾驶航天器撞击木星,在驾驶的同时他最后对儿子说:“儿子,爸爸要去执行任务了,你闭上眼睛,数321,抬头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这可能是刘培强给刘启的一个念想,因为距离太远,就算用天文望远镜,刘启也很难看到空间站。但最后的这一刻,地球由于被吸引,已经离火星很近了,而刘培强点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烧、爆炸,刘启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后一刻,刘培强牺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兑现了给儿子的承诺。
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人类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么,今天去哪玩,并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许是压根儿都不理,也不管航天员们正在干什么,做什么,只顾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