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书笔记 >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激发你新的想法和灵感,这些想法和灵感可能来自书籍中的内容,也可能来自你对书籍内容的思考和反思。那要怎么写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呢?这里提供一些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1

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还那么孝顺好学!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块长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庆被活活愁死的悲剧呢?我想可能是这个社会现实造成的吧!作为当时的医生,能救活县长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处的,而救不活却可能招来祸患!而一个平常农家孩子的命能值几个钱?臭死了大不了赔几个钱!在他们看来有庆的命就像一只羊、一头猪,用得上已经很好了!这不仅有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篇报道。同坐一辆车的农民和工程师一块出车祸死亡,工程时被补偿了几十万,而农民却只有5000!难道工程师的命是命,农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要分等级?为什么法律上写着平等公平,而一边又做出违背自己诺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综观全文,当富贵的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相继一个个去世时,他还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难,活着在那时需要胆量和勇气!因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忍受贫困生活与精神的折磨!面对贫困的生活与亲人去世的事实,我敢说有90%的人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会像县长春生一样选择死亡。其实她那点打击相比富贵又算得了什么?而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如工作不顺利、高考落榜、爱人趋势等而选择死亡的有多少人!他们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气、才是胜利!他们的命不只属于他们自己,还有父母等等!他们在这个世上还有未尽完的责任与义务!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但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2

那天晚上,我闲的没事,然后就拿起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活着》。起初,我很好奇,不知道那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我被迫无奈的翻开第一页,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无聊。所以,我就大概翻了一下,在我烦的时候,我无意中看见了“就这样他的儿子也就死了”。虽然,是几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文字,但是我有一种感觉,一种非常想了解它的感觉。

终于找到了那页,找到了那也得开始部分开始看,起初,我只看了几句,我发现这个书上讲的和我所看的一个电视剧有一点相像,我就接着往下看,最后终于弄明白了,这部电视剧原来就是这本小说,这时,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我更深一次的了解他它。

那本小说,讲的是叫徐富贵的人的一生,从青年到老年他的家庭的变化及其他周围人群之间发生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儿子为了献血,也被活活的抽死了,当他的父亲(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徐富贵)得知此消息后,非常伤心,伤心过度像是精神不正常的,在自己儿子坟边,给自己儿子跳最后一次秧歌”时,我心里有一种感觉,一种从心里激发出的同情。我想,这种情景如果换作是谁,谁都不会好过,谁都会心里难过甚至伤心过度而失常。真的,他虽然只是本小说,但是他反映了解放前后去穷苦人民生活的状况却是现实的。但是也有人会说,每个人都会有不愉快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只是他的多一些罢了。其实,这样也可以,但老天又为何的那样不公平呢!为何把许许多多的厄运同时抛散在一个人身上呢?那样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只有有钱的人才能幸福,但事实上,钱并不是万能的。

每个人开始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欢笑,也有泪水。凭什么在那个时候贫苦任的泪水就要比富有人的泪水流的多些。

我们也需要公平,我们也需要幸福,因为我们也是人啊!

徐富贵的一生,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想象的,在他中年时期,由于他自己,他的家庭因种.种原因遭受变迁,接二连三的,他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相继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她的外孙子孤独终老。从一个风风光光的青年到孤苦伶仃的老头,时代的变迁,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越来越好,但是主人公,却恰恰相反。

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坎坷,怎能获得希望。

可爱的人间,他总有幸福,只要你又勇气去寻找。

公平公正是每个人都期盼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权利说:“我们也需要公平的。”人的一生艰难而坎坷,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观察就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社会又为何是这样的呢?

活在世上,快乐也好,痛苦也罢,都会随之远去,而徐富贵正是给了我们一个范本。我们也正也应该思考一下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要有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得精彩!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小到大接触的古典文学著作很多,优秀的文学大师亦不少,然而每读余华,总使我潸然泪下。他的作品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最让人触动心弦的。

余华在很多作品中倾注了浓烈的情感,既书写着苦难,又书写着温情,有苦难的地方总是有温情的存在。他的作品,除了能给你感动,还有一种能使你砥砺奋进的力量,我相信这是每一部文学经典都隐含的功能。小说《活着》是以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对“我”进行倾诉的方式回顾了他的一辈子,讲述了福贵不仅经历过动荡的社会和历史时代的变迁,还经历了与每个亲人、朋友的生死别离,到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生活。文中的苦难生活虽然无处不在,但整体却营造出一种在大苦大难中相濡以沫的温情。让读者感到既辛酸又朴实,无不为之动容。

其实余华并非是单纯地书写苦难,而是想通过苦难来写人性的真善美以及主人公在面对苦难时顽强不屈的精神。在抒写人生苦难的同时,也在描摹他们生活中的希望和温馨,而这一连串苦难中的温情,正是福贵战胜苦难的重要精神支柱。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一种命运无常的苦难,活着的人活着就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境,一个人更应该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

读余华的作品,总使我想起鲁迅。正如鲁迅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他们身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动态和人生价值,并且都在作品中寄寓了深切的悲悯和人文主义情怀。余华的小说给人恒久的温情,就如夜空中的明星,尽管渺小,总能给人在黑暗中带来明亮的希望。此刻,苦难已不再是简单的肉体能感受到的苦难,更多的是苦难中在精神上与命运斗争的痛苦与无奈,甚至是超越精神的苦难。余华把他的人生理想与期望付诸于苦难书写中,通过写实的手法细致刻画底层人物同命运斗争时展现出来的人性的温暖,这是他怜悯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所摩擦出来的。文字简单质朴,却充满了温暖与关怀,救赎与励志。阅读他的长篇小说,犹如上帝般俯视着芸芸众生的一切,感受人间冷暖与喜怒哀乐,直击人性最深处。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阅读不同阶段的文学经典,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除了固有的学术,更多的是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涵。我们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不用饱受饥寒,但我们能够通过一部部文学经典,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4

《活着》,长篇小说,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本书主要描述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输光家产。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重病在床,福贵却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中。之后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都经受苦难,后来所有的家人都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面对家境的没落,面对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自己的儿子、妻子、女儿、女婿,还有五岁大的孙子相继离开人世,一位老人仍坚强的活着,他就是福贵,当他的家被他败光时,他是坚强的;当他被国民党拉去当兵时,他是坚强的;当他的儿子因抽血过多死去时,他是坚强的;当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时,他是坚强的;当他的女儿因生产大出血死去时,他是坚强的;当他的女婿出事死去时,他是坚强的;当他的孙子夭折时,他是坚强的……风雨无法使其失去力量,别人的歧视也不能使其丧失斗志,他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坚强!

快乐的活着,是一种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幸福的活着,是努力改变逆境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活着,是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

人不能白活一世,人活在世上是为了使自己和别人过得更好,任何一种职业都是有价值的,无论是国家总统还是清洁工人,只要是对自己和别人有好处的,都是有价值的,而那些勇于放弃生命却不勇于活下去的人,他就没有真正活过。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强的活着。

活着是一种勇气的体现,更是坚强的体现,当你不再坚强时,你就会失去许多。

一个人没有金钱,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一个人失去了健康,可以用锻炼去改善。一个人失去了学问,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但以上几点,基于一个前提:坚强。如果这个人不坚强,他失去了什么都不会去想办法两次获得,所以,一个人失去了坚强,就失去了一切,甚至生命。

人为什么能活在世上: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坚强支撑着人们,这种力量使人们生活几万年,使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繁衍生存。

海伦.凯勒因为坚强在双目失明后坚强活了下来;霍金全身瘫痪仍坚强的活了下来;史铁生双腿瘫痪仍坚强的活着。因为坚强,他们勇敢地活着,并为人类创造出民财富,使许多人更好地活下去.

每至农家见到一位老头牵一头老牛,我就会想起那位叫福贵的老人,一个人生活在农家。时而拍拍黄牛,时而向西方望去,那是他七位亲人的坟墓,他放下锄头,向着落日,看太阳将最后一抹光芒洒向西边的黄土上……

坚强地活着,不应白在人世间经过。坚强地活着,面对一切困难欣然向前,面对逆境毫不退缩。

每每想到这位老人,我想对他说:你的名字叫坚强!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5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实,福贵的人生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命途:从身为地主的浮华到败家后遭压迫;从被国x党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军回家团聚;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

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现在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其实有庆是不是代表着那个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们一腔热血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

画面一转,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福贵。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下午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自己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责骂”老牛福贵道:“今天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这里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有趣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自己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时飞扬跋扈的少爷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又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这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6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我在阅读完小说《活着》后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作者余华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沉重压抑的故事,讲述了一段心血与泪水并存的往事,在感慨遗憾之余,又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我们,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故事发生在20世纪,那时的新中国动荡不安。小说中的主人公富贵,作为底层人民的代表,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剥削。曾经的是地主少爷的他,因为赌博输掉了全部家业。穷困潦倒的他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桩桩悲剧,母亲病死,女儿聋哑,儿子意外身亡,然而这只是命运的开始。当富贵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死去,亲手埋葬他们的尸体,他的`内心是崩溃的,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坚强的活着。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信念,他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珍惜自己的生命。书中富贵娘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活的高兴,穷也不怕”,是啊,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事呢。

这虽是一部小说,但给了我强大的震撼,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这个过程,不管这辈子是贫困是富有,是被痛苦折磨还是享受着荣华,时过境迁的时候,我们所经历的种.种也都不过是一个过程。人活着就是要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喜怒哀乐,这样生活才会有滋有味,余生回忆起来才会觉得不枉此行。我们需要学习《活着》中主人公的精神,热爱生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的活下去,也许我们考试会失利,也许我们事业会下降,但活着是一件最基本的事。

刚刚步入高中的我,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每天都有繁重的作业,课程的加重充斥着我的生活,不禁让人有些疲惫。半夜十二点,卧室微弱的灯光依旧亮着,笔尖在纸上飞舞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奇的同时也夹杂着少许的不适应,曾经的我也想过在困难面前投降,这样就不会再有困难,也不会有堆积成山的作业。通过《活着》,我体会到了生存的不易和活着的重要性。困难、挫折其实并不算什么,他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正是因为有他们,才会谱出美妙的人生之歌。是的,只要你热爱生命,积极向上,不停想出解决困难的方法就会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快乐无处不在。让我们用这种积极地心态去感染身边的朋友、亲人,这样世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活着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负责。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7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明白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自我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实,福贵的人生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命途:从身为地主的浮华到败家后遭压迫;从被国民党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军回家团聚;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和……

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此刻一向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其实有庆是不是代表着那个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们一腔热血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

画面一转,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福贵。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午时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自我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责骂"老牛福贵道:"今日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里就仅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明白仅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趣味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自我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终,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时飞扬跋扈的少爷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又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自我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那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先,《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8

起初是因着著名导演和斩获国际大奖的由头看了电影,被一个接一个命运开的玩笑给气愤到了,一个人怎么能经受这么多磨难,居然还活着,对,还活着。后来找到了原著,余华的《活着》,是一本薄薄的书,一篇并不长的长篇小说,全书约12万字,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关于苦难与死亡的故事。

一口气读完它,痛心之至。我确是被《活着》里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动了,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故事。或者让我流泪的是漫长又沉重的苦难。在这个故事里,福贵一家仿佛上帝从乐园中赶出来的受难者一样,其人生就是为了曾经的出逃而赎罪,在经历一番苦难后进入坟墓的关口。富贵的家人相继去世,死亡的原因常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消亡都给我强烈的震撼。生命坚强而又脆弱。除了母亲,每一个都是福贵亲手埋葬的,人生最大的痛苦就在于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地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最后连眼泪都没有了,连诉说死亡都成了无感情的麻木。《活着》把人生的苦难写到了极致,死亡与苦难在书中像原罪一样如影随形,尽管死亡不可预知,尽管人火灾苦难的纠缠和死亡的恐惧中,但是人(福贵)还是一如既往地活着,并且代代延续。那么,人是如何面对这种生的困境呢?

作者毕竟不是上帝,无法冷眼旁观人生存中的不能承受之轻。他用不乏温情的笔触在描绘这个关于死亡的故事。福贵全家相互偎依着生活,在贫困饥饿的重压下,相互搀扶着在人生路上艰难地行走,承受着苦难,憧憬着未来。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中国百姓的生活。

在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为人父的责任,为人母的责任,为人子女的责任,为人师表的责任,有还债的责任,有养家的责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逃避责任,而是勇敢的承担起了这种责任,而在这承担的过程的背后是隐忍,生的隐忍,苦的隐忍,痛的隐忍。作者在韩文版自序中也提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讲述的不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的悲哀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经历种.种磨难还活着的人的经历和感受。作者用死亡叙述模式,表达了“活着比死幸福”的思想。福贵说:“我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很踏实,家里的人全是我埋葬的,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就不用担心谁了。”应该认为,福贵是幸福的。在人“活着”这一过程中,坚强、勇敢、乐观等一系列为了活着本身而做出的反抗和斗争在福贵看来或许他不懂得,但是他在无形中都已具备了这些品格,他比他自己认知的要伟大,他的隐忍和坚强以一种不显山露水的方式默默存在着。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9

花了一天半时间吧,把《活着》看完了。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么道理。联想到有些轻生的人十分不该,就在前些天,新车站楼顶还有人嚷嚷着要跳楼,我虽不清楚原因,但相信与福贵一比,定相差甚远。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余华在书的一开始就点明主旨,也为之后的记叙作铺垫。

作品采用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福贵生动的日常语调及其对命运的屈服,向人们展示了将苟活作为唯一生活目标的状况,使作品更深刻。其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去,一次次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但他却有着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在他发现害死他儿子的凶手之一是春生时,他深明大义,也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春生面临绝境时,福贵也依旧尽了朋友的职责,劝他要坚强地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

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想想福贵的经历,我们就一定会鼓起勇气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有人只能与福贵一样劳累一生。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劳,我们可能需要学习福贵身上随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给予我们太多无奈与困惑,像福贵那样经历了许多仍然顽强生存下去,他对生存其实并无明确认识,只是以一种动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续生命。但他在暮年却能以一种洞察人生的乐观来对待生命,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的启迪。

平凡、琐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激情被淡薄,过往云烟的经历和磨练所体现出的是一丝木讷。

在读了《活着》以后,才真正思考了活着的意义,也释然了。现在的生活与福贵相比要好许多,但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在不停抱怨生活对我们的不公,其实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坏。只是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10

大学时代,有幸拜读了原著余华先生的《活着》,感触颇多,大师质朴的语言不仅陈述了一个故事,更带给了我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呀比生命的终点也没有答案。

“活着”是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从家道中落到女儿烧成哑巴最终难产去世,再到儿子得罪意外死亡,妻子家珍的不治之症……福贵无疑遭受了世界上最难熬的打击,命运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和他有缘的人。大概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只有他本身真真切切的经历了才体会的到的吧,所以他更想活下来,也顺利地活了下来,只是这种活着不夹杂着任何希望。

看完这本书,带着些许的悲惨和痛苦,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他们遇到一点生活的挫折就喊着:“活不下去了!”这下想来,这种心理是有多么的可笑。我们并没有经历过像福贵那般难以承受的困苦,不是吗?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幸福,又怎么能轻言生死呢?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这就是《活着》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动的地方。

《活着》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出了苦难者对世界的幸灾乐祸,它让我真正知道,可能也只是现在的我的一些粗浅理解吧——活着本身就艰难,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层的难。可咱们人类不就是这样么,从呱呱坠地,一生在路上,最终所追求的是在痛苦中诞生的幸福,而这痛苦中诞生的幸福,绝望中所孕育出来的希望,便是最终凝练出的两个字: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书中让我印象很深的话。是这样,活着,这两个字过于简短却给予了人生最不平凡的总结,赋予了世界最有力量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这种活着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而感染每一个人。就像余华所说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挫折、无聊和平庸。”

所以,人生就是在苦难中静静绽放。忍受这些苦难,也就能更好的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小到大接触的古典文学著作很多,优秀的文学大师亦不少,然而每读余华,总使我潸然泪下。他的作品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最让人触动心弦的。

余华在很多作品中倾注了浓烈的情感,既书写着苦难,又书写着温情,有苦难的地方总是有温情的存在。他的作品,除了能给你感动,还有一种能使你砥砺奋进的力量,我相信这是每一部文学经典都隐含的功能。小说《活着》是以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对“我”进行倾诉的方式回顾了他的一辈子,讲述了福贵不仅经历过动荡的社会和历史时代的变迁,还经历了与每个亲人、朋友的生死别离,到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生活。文中的苦难生活虽然无处不在,但整体却营造出一种在大苦大难中相濡以沫的温情。让读者感到既辛酸又朴实,无不为之动容。

其实余华并非是单纯地书写苦难,而是想通过苦难来写人性的真善美以及主人公在面对苦难时顽强不屈的精神。在抒写人生苦难的同时,也在描摹他们生活中的希望和温馨,而这一连串苦难中的温情,正是福贵战胜苦难的重要精神支柱。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一种命运无常的苦难,活着的人活着就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境,一个人更应该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

读余华的作品,总使我想起鲁迅。正如鲁迅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他们身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动态和人生价值,并且都在作品中寄寓了深切的悲悯和人文主义情怀。余华的小说给人恒久的温情,就如夜空中的明星,尽管渺小,总能给人在黑暗中带来明亮的希望。此刻,苦难已不再是简单的肉体能感受到的苦难,更多的是苦难中在精神上与命运斗争的痛苦与无奈,甚至是超越精神的苦难。余华把他的人生理想与期望付诸于苦难书写中,通过写实的手法细致刻画底层人物同命运斗争时展现出来的人性的温暖,这是他怜悯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所摩擦出来的。文字简单质朴,却充满了温暖与关怀,救赎与励志。阅读他的长篇小说,犹如上帝般俯视着芸芸众生的一切,感受人间冷暖与喜怒哀乐,直击人性最深处。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阅读不同阶段的文学经典,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除了固有的学术,更多的是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涵。我们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不用饱受饥寒,但我们能够通过一部部文学经典,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12

看完了余华的《活着》,它使我受益匪浅,无疑是心灵上的起伏。《活着》实际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它富于的内涵和哲理太过复杂,非三言两语能够诠释清晰的,我也只能说那么一点点感悟罢了。

这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成长于解放前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他的一生实则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虽然故事情节以他及他的一家为主,但反映出来的场景确是多方位的,他让我们见识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神化的中国,更让我们此刻的年轻一代了解什么,也更清晰的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

《活着》把人生的所有苦难都施加在福贵老人的身上。福贵的一生,从富家子弟到家庭衰落,在这期间,他开始成长。从未把父亲当回事的儿子第一次听见了父亲的呻吟叹息,开始自责;一向对妻子不屑一顾的丈夫第一次看见了妻子的辛苦劳累,开始忏悔。生活构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贵努力的重新生活。当他看着一个个亲人离自我而去的时候,心底实际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的应对人生。

其间那种艰难的生活,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担当、所能忍受的,但福贵能够把生死看的比什么都淡,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里包容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我的忍耐之中。在福贵年近古稀之时,整日以一头耕牛为伴,他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也看不到他对世道的一点厌倦,对于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应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印象很深的是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余华的这句话是直刺人心的一笔,读后感让人对自我的活着进行了反思。在我的理解中,至于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是因为人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活出精彩活出自我,实现自我的目标而取得伟大的成就,又正如胡适所说:“生命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意义。”

《活着》确实被赋予太多的内涵,活着本身就很艰难,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完美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13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明白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自我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实,福贵的人生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命途:从身为地主的浮华到败家后遭压迫;从被国民党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军回家团聚;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

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此刻一向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其实有庆是不是代表着那个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们一腔热血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

画面一转,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福贵。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午时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自我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责骂"老牛福贵道:"今日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里就仅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明白仅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趣味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自我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终,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时飞扬跋扈的少爷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又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自我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那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先,《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14

平静的近乎冷酷的笔触,余华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杯具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期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以往看过一部电视剧《笑着活下去》,很喜欢这个剧名,“笑着”是一种人生态度,“活下去”则是要去践行的生命状态,“笑着活下去”则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与实现生命,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生中困惑与不安,或许是因为他们把人生复杂化了,活着,其实就是最简单化的人生,也是人生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本身,它没有额外的喧嚣浮华与功名利禄,它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是最自然的生存状态,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在福贵输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产时,福贵的母亲这样对他说:“只要活的欢乐,穷也不怕”。是的,有什么可怕的呢?活着已经是一种幸福,而能够欢乐的活着,也许就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其他的虚名浮利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是迷乱了双眼的一时虚幻。对于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福贵来说,活着是简单的幸福,一步一个脚印,孤零零的走下去。

如果文章最终辄止于福贵老人一个人的继续生存,将失色不少,而作者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为老人福贵找了个伴:老牛福贵。从此,两个“老不死”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继续耕耘,本书的境界也在此中进一步得到提升,在给了人们更多哲思空间的同时,更深层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质意义,也暗示了人生在经历困苦艰辛,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就像大海在汹涌过后终会变成一个安睡的孩子。

也许有人会说,简单的活着会很平庸。平庸?你们觉得福贵平庸吗?不!他不平庸!因为他承受住了所有难以忍受的苦难,他还有强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与命运抗争不屈的精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注定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他是平凡中的伟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铸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坚忍与抗争升华了他的价值。活着,是他对命运抗争取得胜利的最好证明。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期望,他们就是我们自我的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夕阳下的两个“福贵”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悠然享受着“老不死”的幸福……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篇15

《活着》一书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书中另一重要的人物——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书中描绘她的部分虽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作为作者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书,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5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