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感悟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所阅读的内容,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什么样的最后一头战象感悟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最后一头战象感悟,方便大家学习。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1
最近家里的课外书我都看完了,我央求妈妈再帮我买几本留十一期间看,妈妈考虑了一下说这样有点太浪费了。你不妨和小区里几个熟悉的小朋友换书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办法,想到就马上行动,到了好朋友家一看当时就傻了眼了,因为他看的都是关于动物的书。最后我选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大象身体巨大脾气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处。不过,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因为那里埋着他的同伴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远的陪着它的战友们!!!
读过这本书后,使我惊讶的是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我深深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我万万没想到我会从一头大象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
大自然中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所以我们要关爱野生动物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2
《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是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所写,其中包括了《最后一头战象》《野猪囚犯》《智取双熊》等关于象、野猪、熊的小说。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一篇就是《象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是我和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因缺水而来到一个湖,但由于湖中有凶猛的鳄鱼而不敢到湖中喝水。后来来了几头大象,在湖边围成一个警戒线鳄鱼不敢靠近,最后我们高兴地在湖里喝水玩闹。
这篇文章中写道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乐融融地喝水,不论是食肉还是食草动物,都互不侵害,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社会所希望达到的吗?忘却眼前的利益,而寻求合作,互相帮助,谁有困难都帮忙,没有纷争,没有私心,那该多好啊。
而且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大象,学习大象们的团结互助以及对同伴的不离不弃。在生活中总会会遇有一定难度的困难,可能自己一个人完成不了,这是我们就会想到团结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只有团队内每一个人都对别人着想、鼓励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这样才会团结,我也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3
读了《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战象嘎羧在抗日大战中幸存下来,成了村寨里的英雄,几十年后,嘎羧自知大限将至,它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它是一位品德高尚,重情义的英雄。
这本书写得非常震撼人心,我敬佩嘎羧的善良与忠诚。在将要离别之时,它围着村寨走了三圈,告别这对它如同亲人一样的村民们,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呀!
嘎羧最终躺在了百象冢,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是多么忠诚啊!
我被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所感动。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让嘎羧终身难忘。他盼望着和平,不想再有战争发生。嘎羧站在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它在怀念它的战友,在打洛江畔守着战友们的灵魂!这头战象是多么重情重义。为了和战友
们生死在一起,它连祖先留下的象冢都没有去,而是选择了百象冢,和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友们歇在了一处。这是多么的难得! 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 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多。连动物都能如此的忠厚忠诚,我们作为人类,难道还不如象吗?!嘎羧是那样的伟大,它的泪水,换来了亲人的相聚;它的鲜血,换来了一方的平安;它的身躯,为人们开辟了一条安全的路。在嘎羧的身躯下,我们是那样的渺小,我们向嘎羧这位英雄致敬!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4
我最爱看的一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最终一头战象》。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百看不厌,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叫《给大象拔刺》,我异常喜欢,下头我给大家说一说:
一天,沈石溪在一条小路上走着,突然一公一母两头大象跑了过来,用长长的鼻子抵着他往森林里走。走了约半个小时,象鼻猛地一推,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这时,他看到离他三尺远的大树下躺着一头半岁左右的幼象。这头幼象前腿受了伤,鼻子有气无力地甩动着。沈石溪这时明白过来,大象带他来森林,是给幼象治病的。大象可真聪明,还明白沈石溪是赤脚医生,必须是看见过沈石溪给人治病。过了一会儿,沈石溪给幼象治好了,象爸象妈放沈石溪走了,他们簇拥着小象走进森林深处了。过了半个月左右,他又从那条小路上走,咚的一声,一个比冬瓜还大的野蜂窝掉在他面前。他抬头一看,象爸象妈正友好地向他扇动大耳朵。幼象跑了过来,在沈石溪身边跑来跑去。看来,这个野蜂窝是象爸象妈给他的治疗费,对他表示感激的。知恩图报,不也正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吗?
其中,还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从药箱里取出镊子、钳子、酒精、棉花等东西,就壮着胆开始干起来。首先当然是要消毒,我抬起小象的脚,将小半瓶酒精泼进创口。没想到小象也像小孩子似的怕疼,它‘哇’的一声,像杀猪似的嚎叫起来。立刻,我的脖子被公象的长鼻子勒住了,就像上绞刑似的把我往上提。‘哦——哦——’大公象双眼喷着毒焰,低沉地吼叫着。显然,它不满意我把小象给弄疼了。”你瞧,象爸爸是多么心疼自我的孩子呀!
由此,我想到了自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生病时,他们比我还难过;我取得一些成绩时,他们比我还高兴。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性格不一样的大象,了解了许多动物的习性,明白了动物也有和人类一样丰富的情感,也有对家人的亲情和对朋友的友情。我们人类要和动物和平相处,一齐快欢乐乐地生活在地球上。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5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的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是他的品藏书系其中的一本书。
《最后一头战象》主要讲了沈石溪在西双版纳曼广弄寨插队时,见到了和日军作战的最终一头战象嘎羧,和它成为了好朋友。一天,嘎羧找到了自我废弃的象鞍,把它装在身上,独自上路,前往二十六年前最终作战的地方,那里有它在战斗中死了的战象伙伴们。在旁边自我挖了一个椭圆形的大坑,然后跳了下去,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呆在一齐了。
这本书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嘎羧没有忘记它死去的战象伙伴,他很感激寨子里治救它的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自我找到了二十六年前埋葬战象的地方,并在旁边挖了一个大抗,躺在里面,默默的死去了。
嘎羧很忠诚,是因为它没有忘记以前与它肩并肩作战的伙伴们,最终和它们待在一齐死去了。还有感恩的心,村子里的人救治它,它没有忘记,自我要走的时候很感激那些人。嘎羧的这种品质很高尚,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6
你们知道动物小说大王是谁吗?当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读到了他的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并写了一篇读后感。
主要内容: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经有一只威风凛凛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时,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斗结束后,召片领让大家在洛江边挖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立了一个碑:百象冢。在曼广的民兵搬尸体时,发现还有一头像还活着,叫嗄羧,由村里一个叫波农丁的人养着,这象已经五十岁,象在死之前会有预知,到它们家族的象冢去,于是作者和波农丁跟着嗄羧,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它并没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战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部分是,嗄羧来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选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对象牙就像两只铁锹,在地上挖起来,土地翻松后,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挖。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由于体力不支,挖一会就要歇一会,太阳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坚持不懈让我难忘。
感想:据科学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只剩四十万头,因为每年都加共约六十万吨象牙,这等于要捕杀四万五千头大象,不少人还喜欢用象牙饰品,我国已将亚洲象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你拒绝象牙饰品,就是拯救了聪明可爱的大象。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7
这几天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可是,我很喜欢。
书中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终,它来到埋葬自我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我掩埋的故事。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它没有。我想它必须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
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我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能够做到永恒,可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我最珍惜的,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
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所以,它二十六年来一向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期望自我是最终一头战象,期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读了这本书,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当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8
《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写的关于一头战象走向死亡的历程,我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沈石溪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里,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深深的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知道忠诚和友谊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此时,敬佩、感动的心情交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习了做人的道理。人和人之间也要像大象一样充满忠诚和友谊。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9
这本书的作者是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动物小说创作,至今日已出版500万字的小说。代表作品有《第七条猎狗》、《红奶羊》、《狼王梦》、《混血貂王》、《鸟奴》等,深受青少年喜爱。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其作品多次被纳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这本书主要讲了抗日时剩下的最终一头战象嘎骏,当它感觉自我老了,它拿出自我的象鞍,自我去迎接死亡。作者和养象人波农丁,偷偷跟在嘎骏后面,想挖象牙发一笔横财。可嘎骏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里,而是在以前战斗过的战场旁边的草地上,在抗日后战士们埋葬战象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与战友们埋葬在了一齐。
“它没有到神秘的遥远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个坑,和以往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葬在了一齐。”这让我感动的一幕一遍又一遍在我脑海里回放着。
大自然神奇又伟大,能够让我们从许许多多的动物们中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应当善待这些动物朋友们。我期望大家能抛去杀动物为买卖的想法,共同守护大自然给我们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10
它曾经是威风凛凛的战象,如今却成了有残疾的战象,不过这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八十多头战象,就它一头存活下来,它就是——嗄羧,也是最后一头战象。嗄羧不仅是战象,还是功臣,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桶泉水。
有一天,嗄羧把打仗时穿的象鞍重新穿了上去,去了百象冢……
这是一头多么有灵气的战象啊!临死前没有到遥远而又神秘的祖先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读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了一头有灵气的战象。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内心有多么大的对金钱的欲望。不过这两个人还是有些许良知的,最终没有去把象牙捡去卖。
这本书写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我会永远记住这头战象——嗄羧。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11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一共写了三种动物分别是:象、猪、熊,其中我最喜欢熊这一部分。
熊这一部分共分三个故事,分别是:与狗熊比举重、智取双熊、棕熊的故事。棕熊的故事最让我感动。故事主要讲了作者和向导强巴在打猎时捡到一只小棕熊,他们把小熊带到观察站,养了起来了。当熊妈妈来找孩子时,小棕熊怎么也不走,最后还是被熊妈妈带走了。又过了几个月,熊妈妈来到观察站,把作者领到山上,把孩子给了作者。原来母熊受到了豹子的攻击,他和豹子大的两败俱伤。母熊又忍着痛,到观察站来找作者,让她来照顾孩子。
这个故事又让我感动又让我佩服棕熊妈妈,在孩子生存上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让孩子自己生存,但孩子太小,会饿死;另一条路是给人类,如果给了人类,孩子有可能会被人类杀了,也有可能活着。熊妈妈知道,只有给人类,虽然很担心,但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生存的可能。
熊在人的心目中是笨拙的,其实熊非常聪明,训练过的熊会表演杂技,我要对猎人们说:“不要在捕捉熊,要不然总有一天熊会灭绝。
最后一头战象感悟篇12
《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是沈石溪,他写的都是最能吸引读者的动物小说。
主要讲了一九四三年日寇侵占缅甸,象兵迎战,结果只有一头幸存,其它八十多头象全部战亡。人们都很尊敬它,给予它很好的照顾。战象每天吃香蕉,喝泉水,过得无忧无虑。后来它老了,没力气了,它开始绝食,大家都说它快死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战象披上象鞍,告别寨子,又回到了当年战斗过并埋战象的地方。它和同伴们一起,平静地去了 ……
那头战象没有在临死前回自己的象冢,而是回到了牺牲的同胞坑里。它也是有感情的,死了也要和伙伴们在一起。
这只是本书中其中的一个故事,另外作者还讲了几篇关于象、野猪和熊的故事。野猪懂感情通人性,熊憨厚又凶猛……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告诉我动物活在世界上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习性。 让我学习尊重每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