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积累素材,为日后的思考和创作提供灵感。怎样才能写好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这里给大家提供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方便大家学习。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

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羞愧,还没有严重到“亲有过”,只是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就已经内心十分不耐烦了,总觉得时代变了,老古董的思想应该遗弃,连听完的耐心都没有,十分羞愧。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不应该如此不尽孝道。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没有精力再去表达什么不满,又或者是经历国学洗礼后的我心态甚佳,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满满的关心、担心和依赖。

初入社会的我,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不同素质的人。遇到蛮不讲理、恶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寻常,此时我总在心里默念“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倒不是真的觉得对方是“流俗”,只是以此来劝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学生一般单纯友爱,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顺顺利利,人总是要经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长。这让我想起来广誉远部门的张经理的一个故事。小姑娘也是刚刚步入社会,因为打电话处理紧急事件,公交做过站,同时为了能尽快返回处理,一路小跑过红绿灯,“啪”,双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飞了一只,经历身体和心理上双重折磨,登时让她想起弟子规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乱”,同时还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真是印证了“余力学文”这一节,“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中国国学博大精深,终有感触,从此刻起,立志学习国学,品读经典,传承精华。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2

这几天,教师让我们背了《弟子规》,我从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下头我就说几句吧。

背了《入则孝》,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孝敬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情的&39;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前面我做的很好,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不仅仅是父母叫要答应,其他长辈、同学、朋友只要叫我要立即答应,那是对别人的尊重;后面我就做的不太好了。

爸爸妈妈有时想让我帮着打扫家里的卫生,可我总认为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总对妈妈说:“自我的事情自我做,我不管。”背了《入则孝》,我身上的懒虫去掉了很多,不等妈妈命令,就主动帮着干点家务活,比如扫地拖地啦,虽然活很小,妈妈总是开心地笑。

还有一句,我也会牢牢记在心里,那就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爸妈教导我时,我总以为自我什么都懂,爸妈太唠叨,老是捂住耳朵,大声说:“不听、不听!”爸妈责怪我时,我比他们声音好大,惹得妈妈很生气,干脆给我来个“主板炒肉丝”,妈妈揍完我又悲痛有心疼。想想以前自我的种种行为,我觉得自我那么做真不对。

爸爸妈妈把我从小养大多不容易呀!手把手教我认字,深夜抱着我去看病,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我为什么要顶嘴惹他们生气呢!这一段时间我表现得很好,低眉顺耳,特温顺。嘿!还真好,爸妈见我不顶嘴,说上两句就算了,过后还笑眯眯地夸我懂事了,我心里想喝了蜜一样甜。

《弟子规》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学习,我会牢记在心,让他伴随着这我成长,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3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4

《弟子规》这本书短小而精悍,它传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听妈妈的话……”每当听到周杰伦这首歌,我就会想到一句经典的话——百善孝为先。而《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孝”字当先。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弟子规》。小时候的我能把《弟子规》倒背如流,却不明白其中的深刻的道理。直到今年学校举行的《弟子规》千人诵读活动中,我认真的去读它,品它,才从中认识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中的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它让我明白了要听从父母的话、孝敬父母。小时候的我就是家里的“小皇帝”,整天被爷爷奶奶宠着,一点家务也不干。慢慢地我长大了,妈妈叫我做家务,爸爸吩咐我每天中午一回到家就煮饭,可我的惰性已成为习惯,觉得做家务是很无聊很累的事。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中午加班到12点多,我中午11点就回到家了,可我一回家,什么事也不干,在一旁看电视,当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看见厨房里冷清清的,未免有一丝心酸。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长大了,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多干活,这样以后你才会自强自立。”当时听了妈妈的话,冥冥之中有点感悟。再加上这个学期举行的《弟子规》诵读活动,我自读自悟,知道了要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作为儿女,我们一定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我觉得父母亲上班很辛苦,帮他们做家务是理所应当的。现在,我每天中午回家都自觉地煮饭、晾衣服……妈妈也直夸我是个懂事的乖儿子。

品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使我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弟子规》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将与它一直相伴,学习这做人的基本准则。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大家应该都看过读过《弟子规》吧!可是大家真正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读完《弟子规》有什么感触,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领悟到的。

弟子规

《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和有余力,则学文。这两句让我感触最深!“首孝悌,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孝顺这一点许多人都没做到,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对我们恩重如山。愿为我们赴汤蹈火,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只是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我们。就如《游子吟》中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来和大家说说黄香是如何孝顺父亲的。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夏天,他每天晚上都给父母扇枕席;在冬天,每天晚上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子捂热。黄香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孝敬父亲,我要向他学习,我们只要做好身边的小事,不让父母操心,还要学会为父母分忧。

“有余力,则学文。”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余下来的力量一定要去学习文化知识,有些人努力学习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书法家和教育家。而有些人不努力学习,误入歧途,走上了偷窃、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学习的好与坏,决定了你一生的成与败,在学习上我们的前辈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与例子。学习要用“三余”,“三余”指的是冬天很少有事可做为一年之余;晚上也没什么事可做为一天之余;雨天没什么事可作为平日之余。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从小也不爱学习,母亲训斥了他,告诉他要树立远大理想,报效国家,于是岳飞发奋苦读,最后成为了抗金英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弟子规》是本好书,他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孝顺父母,努力学习,大家一起品味一下《弟子规》吧!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6

这个暑假,我看了《弟子规》这本书,很有感受。《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弟子的行为规范,它告诉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守信、慷慨。

先说守信吧,我可是一个很守信的人哦。暑假里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学约好晚上七点钟在羽毛球馆见面,可是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她还没来。我急得让妈妈打她妈妈的手机,可是一直没人接。妈妈劝我别等了,先自己玩吧。我不肯,我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我要讲信用,我要遵守诺言!我家和她家离得很近,于是我央求妈妈陪我去她家楼下叫她,我在她家楼下大声喊了好几遍,都没人应。当时我就像一只泄气了的皮球一样,很失望。妈妈安慰我说:“你是个守信的好孩子,她也许有急事去了吧。”我心里才舒服了一些。

我平时虽然不是那么慷慨大方,但对于橡皮、铅笔之类的小东西,我是十分乐意借给别人的。但因为我是一个很爱看书很爱买书而且很爱惜书的“小书迷”,所以我不怎么愿意将自己最最喜欢的书借给同学,生怕同学把自己心爱的书给弄脏弄坏了,因此有时就不太愿意把书借给别人。但是自从读了《弟子规》之后,我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认识到这是一种很自私很小气的行为,我为自己过去的表现感到羞愧。我准备开学以后把自己喜欢的一些书都带到班里,和同学们分享。我要做到《弟子规》里说的那样:人借物,有勿悭。这样,大家在一起都可以相处得很快乐,很开心,看着别人开心快乐的样子,我想我一定会比他们更开心!

守信、慷慨的人会更受大家的欢迎,还会有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信、慷慨的人吧!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7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8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训。“孝”被放在了首位,可见“孝”是做人的基础,是道德的根本,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的。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学习了《弟子规》,对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想想我们成长的过程,每一步都渗透着父母的心血,一句句爱的叮咛,一个个温暖的怀抱,一次次期待的眼神。他们把最好的给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不去孝敬他们呢?

现在的我们生活幸福,在父母家人的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的,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不辞辛劳,任劳任怨,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不能帮上什么忙,我只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的时候,父母的艰辛我们是无法体会的,现在的我们年龄尚小,还不能和父母一起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尽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来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们可以在出门时对爸妈说一声“再见”,进门时投一个微笑,让爸爸妈妈的心里感觉暖暖的,我们可以给忙碌一天的父母搬一把椅子,可以给口渴的父母倒一杯水,我们对勤劳的父母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在他们生日的时候做一张贺卡,写上真诚的祝福。孝敬父母,其实真的不难做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体现出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连小草都知道报答春天的光辉,何况是人呢!所以,今后我会时刻想着父母,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把学习搞好,不让父母为我操心,长大后用实力回报父母,孝不能等待,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0

国有国法,国法即规矩;家有家规,家规即规矩;军队有条例,条例即规矩;学生有守则,守则即规矩,而《弟子规》这本书所记载的内容,就是最基本的,做人的规矩。

对于《弟子规》这本书我并不陌生,还是在幼儿园大班时妈妈就带我读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晦涩难懂,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再翻看时,我才渐渐悟出它的真意。

整书内容就是以“要求”、“规矩”贯穿全文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个人行为上要小心谨慎,说话要守信用,对周围的人有平等博爱之心,努力亲近那些品德高尚有仁德的人。这些都是确立良好的品格最为重要的事项,要一一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如果还有时间精力,就要认真研读古代圣贤著述及史籍典章,以扩充自己的常识,准确了解圣者修身处世的实义。

别看《弟子规》这本书是针对孩童的启蒙教育所编写,可它所说的内容何尝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身上呢?

为人子女要守规矩,“入则孝”里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父母,才算是一个真正孝顺的人。为人兄弟要守规矩,“出则悌”里告诉我们要如何与平辈、师长相处。对自身的约束也是规矩,“谨”里告诉我们如何自律。与人交往更要守规矩,“信”里告诉我们如何做个受人欢迎的人。还有后面的“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都是提出要求,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一落实,成为一个遵守规矩,有良好品格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弟子规》的内容记熟并运用到生活中,那么构建和谐社会指日可待。未来我们的社会一片祥和,我们的国家更有凝聚力。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它可以指引我们一生的言行举止。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弟子规》是千古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它蕴含了种种做人的道理:孝、敬、恭、勤、信,等等。让我感受很深、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很多。

“入则孝,出则弟”,尊敬父母兄长,尊敬长辈。兄弟和睦,家庭才能和睦。不要把财物看得很重,也不要去管那些流言蜚语。要向舜帝学习,不管长辈多么不喜欢我,也都要更加孝敬长辈。

“谨而信”,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切祸源,始于嘴下”,管好自己的嘴,收起好奇心,做事、说话,行为都需要谨慎。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更好的未来。

做一个好人、一个受人爱戴的人,首先就要守信。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就要做到,当然,也要“事非宜,勿轻诺”,不然就会“苟轻诺,进退错”。

我也要向《弟子规》中的圣人、贤人学习,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谨慎守信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2

这个暑假,大队部给每位同学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弟子规》的征文,于是,我让妈妈买了一本《弟子规》。仔细阅读起来,《弟子规》讲的是怎样做一个真人君子,怎样为人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怎样尊老爱幼。里面的一句句话语里,都有一个个大道理,如: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遵重长辈,让我最受教悔的是孝子王祥,王祥经继母经常在他的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因此,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宠爱他,并让他天天地干粗重的活,折磨他,但王祥对继母却毫无怨言,而且侍奉她更加的周到细致。真孝顺啊!有时候妈妈喊我有事,我装聋作哑,爱理不理。有一次,我做错了事,妈妈过来教训我,我就跟妈妈吵了起来,看看王祥,他的继母这么对他,他都周到的孝顺父母,而我,却为了一点小事和父母吵吵闹闹,连王详的一点也比不上,王祥为了继母想吃鱼,在冬天不顾天寒地冻,下水捉鱼,还有一次他继母想吃烤熟的黄雀,来刁难,于是王祥就想尽方法,千辛万苦,王祥的真心感动了上天,苍天成全了他,王祥才捕捉到一只黄雀,而且亲自烧烤,双手拿给继母吃。王祥因此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我要向王祥学习,爱父母,尊长辈,保护弱小,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做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3

“百善以孝当先”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句千古名言,这就是做人的根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游子吟》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啊!儿女的心怎能报答得了父母的恩情呢?这次我在学校的组织下读了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弟子规》。其中让我久久沉思的是八则孝这门学生主修的课。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几句真理是在我读《弟子规》这本书有着最崇高的位置在我心中,这就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不能迟缓答应;父母让你去办事的时候,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责备,要从中吸取教训。子女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舒服。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他们安眠。

岳飞是一个宋朝有名的抗金名将。他的一生也以孝闻名至今。他的母亲是想岳飞当上一名大将和要他精忠报国,所以她在岳飞的背上用针一针一针地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常提醒岳飞。古时候的刺青技术还没有现代的先进,想想要在背上刺四个大字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可岳飞就是为了一个孝字在背上刺上四个大字。

古时候就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名将,可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又有多少人会这样呢?别说那么艰苦的事吧,就是早上请个安,晚上侍候他们安眠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有人甚至觉得说孝太俗气了,说笑还差不多。我们现代小学生就是忽略了这门重要的功课。

有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你叫父母的时候,父母不能迟缓,做事要马上去做。对于父母的教诲还会顶嘴。

父母照料你已经多时了,那你有没有试过照料回你的父母。他们为了你每天出去辛辛苦苦工作,令两鬓日渐增加银丝的父母呢?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开始为我们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吧!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4

一个个教诲犹如金子般正在发光发热,一个个道理犹如指南针般给迷途的人们引出正确的路线。如此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不知是谁偏心地将它们都记载于《弟子规》中。

不过,没关系,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要做,《弟子观》为榜样,我已经从中悄悄汲取了一部分最灿烂的。“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写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也许你会问:“你才多大呀,这些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吗?”但俗话说的好:“从小定八十嘛。”打小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乖巧孝顺的好孩子。想要成为这样的好孩子并不难,我们大家都能按照《弟子规》去做,那么啧啧夸赞将会属于你,属于相信《弟子规》的人,如果不相信试着做做看,相信那时你会觉得很幸福快乐,《弟子规》教导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宠爱忽略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它是历代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和长辈交往时要平等仁和,亲近有仁德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儒家孔子在教育弟子过程中,将教诲与道理浓缩的精华,任我们中华子女吸收,可我们现代人却完全不理会儒家的良苦用心,真是悲哀啊!我从《弟子规》中懂的很多做人道理,群主另我启发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录。”它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诲,这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何谈做人呢?由此我为以前的行为而自责惭愧。以前爸妈让我做一些事情,我总会对他们埋怨不停,有一次我看电视正看的入迷,爸爸让我去扫地,我没理会他继续看我的电视,爸爸很是生气把我数落一顿,我觉的特别委屈,跑到房间大哭一场,最后我也没扫地。现在明白我连那么小的事都没做好,爸爸当时多伤心啊……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指南针,当我们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它就给我们指出正确的道路,我们努力学习《弟子规》的道理吧,让《弟子规》的精神在我们现代人身上延续吧,为了自己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同携手努力奋斗吧!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5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让我们看了都受益匪浅,它虽然三字一句,但却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在这么多句三字经中,有几句让我印象很深。“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幸。”教会了我:“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倘若犯了错误不及时改正,并且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比如,撒了谎不承认错误,这是不对的,但如果及时改正,那是对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一句话对我的感触也是非常深的。以前,妈妈叫我起床我也想争分夺秒地多睡一会儿,尤其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学了《弟子规》后,每天早上妈妈一叫我便迅速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之后便去上学。这样,我渐渐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过光阴。”这一个道理,也慢慢提升了做事的效率。

中华传统文化真是博大渊深,我不仅要学好《弟子规》,还要学好中华传统文化。将这些教诲传承给一代代中华民族。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6

不久前,读到陈寅海同学一文,讲的是《弟子规》中的一些要求要想全部一字不落做到位是不可能的,即使《弟子规》的作者本人也一样。

简举几个小例:在《泛爱众》一则中,有这样一句:“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意思是,说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一味地痛恨他人,自己也会遭到祸害。这个句子的前半句倒是值得斟酌和商榷。

我们都知道,在3。15晚会上曝光的黑厂、黑公司,许多都不是消费者直接发现的,而相当一部分,是由公司里的员工自行举报的。这些举报者,冒着被报复打击的巨大风险,坚定地选择了正义,揭示了黑幕下的一切,这种行为是让我们感动和敬佩的。有良心的人都该了解,他们的举报又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依照“扬人恶,即是恶”来说,却成了一件“做恶”的事。显然,这句话与现实相驳了。

其实,《弟子规》中还有不少这样的“驳论”,像“丧三年,啼悲咽;居处变,酒肉绝。”“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做。”等等都与目前的社会现状不符,甚至有所违被常理了。

但是,仅凭此我们就可判定《弟子规》过于封建吗?那是不能的。的确,不得不承认,《弟子规》因作于与目前时代背景不同的封建阶段时期,受那种大背景、大环境影响写出来这样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如此,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一篇行为规范,《弟子规》在我们学习时,不仅应该了解它原文所述内容,更要放入现实中去,以当下的社会来重新对原文进行新的解释,让古文更符合现代社会背景。

总之,《弟子规》旨在传播尊重、孝道、博爱、读书、做人等方面的主题在任何时候都合适。因为无论何时何地,这以上五个词都有是我们的人生必修课。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7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8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过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让末学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么天真,无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真,纯善。这使得末学更不敢对自己松懈,更是战战兢兢。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家庭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因为:“童蒙养正圣功也”。幼儿正是长养天性的时期,“先入为主”。他们现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张白纸,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而我们的言行由思想决定,所以,抉择中最重要的就是“择念”。因此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而非指责。“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像蔡老师说的那样,千万不要意气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见来下定论,不然会后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来进行判断。那么,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断去学习,学习中华圣贤经典智慧,因为它是经过时间验证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和规律,它超越了时间跟空间,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智慧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这样,才不会走太多弯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老师还讲到,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惯,习惯会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社会,要想解决问题和冲突,根本就在思想。每个人从小就懂得感恩利他的话,我想,整个社会必然是和谐圆满的了。

反观之,现在的社会人人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其根源还是被欲望所迁。“欲令智迷”,欲望是个无底洞,是无止境的。我们要教孩子长德行而非欲望。

厚德方能载物,大学里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只有之所先后,才能则近道已。

读弟子规有感怎么写篇1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一声声稚嫩的童声为我拉开了桌上那已被阳光照耀得暖融融的书本。是古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孔子教诲的精华,流传千年而不变,孔子信仰着“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他的弟子们用短短的三言韵语简洁明了地指示出学生该走的正确的道路,我也受益匪浅。

孝是一个人应尽的职责,让每一个老人都能享到天伦之乐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责任,可又有多多少人为了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丧尽了天良,干出了如同禽兽一般的事。《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意思是: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孝者就是如此,黄香可谓是古代难得的孝子,他的母亲在他9岁那年因病去世,父亲的身子也很虚弱,他从小就很懂事,家里的苦活累活都是他承担起来的。夏天的傍晚,太阳虽然已经躲到了山后可床上的枕席还是如火中烧般的滚烫他就摇着蒲扇把枕席扇凉,让父亲舒舒服服的入睡;冬天,他更是用自己的体温来温热父亲的被窝。

再想想我呢?父母对我尽可能地满足我的欲望,希望我过一个快乐开心的童年,而我有时却对他们有种种的不满,我现在很后悔,后悔我以前的歇斯底里,后悔对他们发过脾气……

总之,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这世上,孝可以让人更加美丽。

5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