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
写观后感不仅可以提升你的写作水平,还能让你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
晚上八点,我准时坐在沙发上,和老妈一起看《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内容使我很感动,使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赵久富,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是赵久富说的话。他和他的乡亲因为住处要被淹没而移民。他为了大局,主动煽动村民移民,最终带领三个村三千多人从祖祖辈辈长大的故乡移民到团风。但有一些老人不愿意搬迁,就留在了那里。离别时,搬迁和不搬迁的人们都哭了,因为不搬迁的人大多数都是搬迁的人的父母。所以哭得特别厉害。但他还是和搬迁的人坐大巴走了。到社区成为了团风县黄湖社区的社区书记。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哭。因为我也离开过父母,也离开过居住很久的住处。我承认这种感觉不好受,但他为了大局还是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感动中国,这个节目里的人总是能让我们感动……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2
《感动中国》以多年成功举办的事实,在中国电视传播历史上创造了一个铸造民族精神的经典案例。从文化心理学理论出发,构建出传播与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之间关系的熔炉模型,由此可以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传播对于塑造国民性格、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累积性效果。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他无数次试验,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为科研,他的亲弟弟倒在了菌草栽培的一线,林占熺也在常年奔波中差点遭遇意外。如今的中国菌草技术,在国际减贫中贡献中国智慧、在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出贡献,而它的发明人——林占熺,如同一株菌草,依然扎根在田间地头,为技术发展进步贡献着最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3
张定宇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医院院长,即使身患绝症也舍己为人,即使家人得了疾病也不得不继续艰难的工作。得接受自己得了绝症的同时还得照顾其他病人也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有这种决心和精神的人为数不多,要是每位医生都像他的话,那些每天都在病房里绝望的人一定会很感动,更好。的确,要是我是一家医院院长并且遇到这种事,绝对不可能还是那么坚强。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但这样的人民英雄还是值得敬佩的。一群有困难的人被一个更有困难的人帮助,那个人,不值得敬佩吗?要是那个人并不会帮助其他人,其他人也不会想帮他的话,没有人是会得到好处的。所以,从我们旁边的小事起,互相帮助吧!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4
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往事,但是其中一件事却让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带我去名人广场玩。我们坐上公交车,正好看到有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拄着拐杖,很吃力地上了公交车,当老爷爷来到公交车里面的时候,发现车里已经没位置了。老爷爷只好站到一角,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老爷爷一下子就摔倒了,原来热热闹闹的车厢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这时,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哥哥站了起来,把老爷爷扶了起来,老爷爷慢慢地对小哥哥说:“谢谢你,小朋友。”那个小哥哥微笑着对老爷爷说:“老爷爷,不用客气”。
这一幕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这位小哥哥真让我佩服。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5
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革命老区、扶贫主战场广西百色,用深入泥泞的脚走出来扶贫的长征路,用汗水浇灌出圆梦花朵,将青春奉献给养育培育她成长的家乡。读到这个年仅30岁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我满含泪水。这朵向着太阳开放的灿烂的向日葵,在山洪中湮灭,是小家的悲痛,也是百色人民的悲痛,她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其短短一生,向广大党员、干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毫无疑问,黄文秀是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看齐的'榜样。
做黄文秀式的人民公仆,从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就要以她为标杆,具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担当诠释忠诚、以担当体现作为。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6
《感动中国》对“年度人物”的定义是: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有资格推选为“感动中国”的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推选标准
①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②在行业中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③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④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⑤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7
今天,望着这题目,我不由的想起,在今年发生了一件令我感动的事,那是从书上看到的,可我仿佛就在现场,使我难以忘记。
那是佳佳上幼儿园时,佳佳吃过晚饭,便去附近的工地上去玩,哪知,“人有旦夕祸福”,一不小心,佳佳的手被一辆手推车的车条狠狠的挤了一下,再看时,右手无名指鲜血淋漓,连骨头都露出来了。佳佳“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这时,小路上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叔叔,听到佳佳的哭声,刷地跳下了车,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检查了佳佳的伤口,便抱这佳佳,奔向医院。
到了医院,叔叔便忙开了,上楼,下楼,取药,交款……都已经人的速度进行着,因此,佳佳很快被治疗了,可叔叔却累得满头大汗。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天(3月_日)播出,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_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感动中国》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告诉我们,中国航天近年来的发展成绩斐然,给中国人带来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荣誉献给中国航天人,实至名归。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9
点赞每一个你
2020年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全国上下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众志成城,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的2020。
2020年那一个残酷的春天,是谁在守护我们?是那些在生死线上奔跑的白衣天使,是那些火速集结的人民子弟兵和支援者,是那些不分昼夜创造奇迹的工程建设者,是那些不辞辛劳的社区工作者,是那些平凡岗位的普通人,是那些从“90后”到古稀老人的志愿者,是忍受着隔绝与思念的每一个平凡人。
2020年度特别致敬抗疫英雄。我们要致敬的:包括14亿人当中的你我他,我们应该为自己点赞,因为每个人都了不起,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当然防疫仍未结束,我们依然需要努力,保护好自己,就会更快地等到,人类抗疫胜利的那一天。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0
星期五晚上,我观看了一年一度的节目——感动中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老人,以前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国外交官,退休之后放下了悠闲的生活,和老伴去贫困山区当老师。
山区里的条件很困难,洗澡都是个问题,夏天只能在盆里洗澡,冬天根本洗不了,有时几十天都不洗澡;而且他的老伴孙丽娜的房间就在学校厕所旁,每天睡觉都要戴着两层口罩。朱敏才还患上了风湿,但他们选择了坚守,这种不怕苦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看了感动中国,我倍受感动。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1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2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
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一守就是五代人。
年复一年的守望,必须冒着风险,克服无边无际的孤独。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家人为灯塔付出了很多,叶家有三口人因为灯塔失去了生命,但他们没有气馁,一直坚持下来。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3
61岁,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颁奖辞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适用话题
奋进担当,脱贫攻坚,实干精神,心系乡村,甘于奉献
国测一大队:山河功业存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4
景海鹏,50岁,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1998年1月,景海鹏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21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
陈冬,38岁,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2021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5
2020年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全国上下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众志成城,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的2020。
2020年那一个残酷的春天,是谁在守护我们?是那些在生死线上奔跑的白衣天使,是那些火速集结的人民子弟兵和支援者,是那些不分昼夜创造奇迹的工程建设者,是那些不辞辛劳的社区工作者,是那些平凡岗位的普通人,是那些从“90后”到古稀老人的志愿者,是忍受着隔绝与思念的每一个平凡人。
2020年度特别致敬抗疫英雄。我们要致敬的:包括14亿人当中的你我他,我们应该为自己点赞,因为每个人都了不起,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当然防疫仍未结束,我们依然需要努力,保护好自己,就会更快地等到,人类抗疫胜利的那一天。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天(3月_日)播出,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_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感动中国》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告诉我们,中国航天近年来的发展成绩斐然,给中国人带来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荣誉献给中国航天人,实至名归。
感动中国250字观后感篇17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启功》
20_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电视直播,央视一套播出的,我怀着感动看完了,曾经在看之前就告诫自己不能哭,不能哭,可是看着看着眼泪却止不出的往下流。就是情不自禁。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明知自己得了绝症的妈妈,在得知病情之后,仍然放弃治疗,刺绣出中国故宫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
用了正正三年五个月的时间!
这就是母爱,这就是爱的力量!忍着病痛,心中波涛汹涌,缝了1250000余针!这种爱,还用什么语言表达呢?
震撼!真的不知道这母爱力量究竟有多么伟大!不仅是人,还有其他动物,同样,爱,需要我们尊重!
“我会用行动证明我对母亲的爱!”这是那位母亲的儿子的话。
这也是我们的心声!
母爱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