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
写观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观看的内容,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好的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
《八佰》这部新片上映于8月21日,在28日票房突破15亿,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奋勇抗战、奋勇杀敌的故事。
“那边是天堂,这边是地狱。”一句台词,引人深思……日军轰炸上海在四行仓库中驻扎的最后一支军队。日军考虑到在仓库中存放着大量的煤气罐,怕煤气罐爆炸伤到河对面的租界,所以日军没有动用重式武器进行轰炸,这对于我方来说是唯一的好消息了。可是他们只有800人,要面对的却是对面的几十万日军,日军吓退了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凭他们这仅仅800人可以挡下吗?他们都知道,失败是迟早的事,但是这800士兵没有退缩。日军想用钢板陈让工兵用手榴弹凿墙放入仓库,我军无法攻破日军的防御。战士们就把炸药包捆在自己身上,从二楼跳下去,使自己的人体炸弹炸破日军的钢板阵,这证明了我军对这次战争的态度。
又是一天冒着被日军空袭的危险,在黎明,在四行仓库的楼顶升起了属于中国的国旗,日本的飞机在仓库的上方对国旗和升旗班进行扫射。不光是士兵,在租界同胞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为了两地更好的交流,租界的学生们想把电话线送往仓库,可是日本人怎么会让计划得逞?上桥送电话线的学生都死在了日本的枪下,电话线最终送到了仓库。
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他们是农民,毫无战斗经验,他们不知战争的残酷,懵懂而又无知的加入了这只队伍,起初的懦弱、胆怯,到后来的奋勇杀敌,誓死如归,他们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他们的蜕变感染着我们。
他们本是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800勇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证明了中国人民顽强不输的精神!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2
疫情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导不会让影迷们失望,无论是小人物题材的小制作,还在这样一部还原真实历史故事的大制作电影。
当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苏州河》响起,迟迟不愿离开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实人物介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籍贯。
感谢管虎在和平年代给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拍摄场景震撼,拍摄手法巧妙,镜头设计总是巧妙从租界记者的望远镜内转场到战场,强烈的对比感震慑着每一位观众,无论是彩色繁华的租界,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形成的对比,还是镜头的最后,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满布弹孔的大楼旧址。
再一次看到管导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战场中,留着鲜血的白色不倒骏马,表现中国军人毅力不倒的献身精神和预示受尽欺辱的中华民族终将会屹立在世界之巅。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所有贴近人性的真实表达。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在成为英雄前他们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转变非常贴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无论是正规军,杂牌军,还是游击队,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荣誉而战斗,用谢晋元团长的那句话,是作为种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个人建议是非常值得走进影院观看,因为,震撼,感动,真实!
致敬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以及幸存的人们,无论是留下姓名的,还是不知名的英雄,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
和平年代,国人,需要被唤醒这种民族精神。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3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看八佰这部电影,这个影片选材于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佰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
这部电影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是几位战士身系炸药包,舍生忘死的从几层楼上跳下去并念着自己的籍贯和姓名的时候,说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怀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对父母、亲人的思念,肩负着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义无反顾的往下跳时,忘记了死亡的恐惧,舍生取义。
回想整部电影,还有很多让我热泪盈眶的场景。这些平凡的人,这些普通人,这些平时根本不起眼的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选择了宁死不屈,用宝贵的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荣誉。
看完《八佰》这部影片,使我对这些用生命守护着国土的军人,宁死也不让国旗倒下英雄气概无比的崇敬!我们一定要延续英雄们的光荣,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使祖国更强大,成为世界之巅。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4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应该最适用于人们读小说时对角色的理解。当一些看过的小说被搬到荧屏的时候,觉得这个角色、这个画面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会有一丝丝的失望。当我的小伙伴们还沉浸在玛丽苏式的剧情中的时候,我犹爱战争题材的电影、小说、电视剧。
因为在苦难的战争中更能看出芸芸众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弃义,更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情怀。而电影《八佰》,全程技术拍摄,每一帧都是美学角度,无论是视觉效果、故事情节所传递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对战争故事的想象。导演管虎似乎正在开辟新的国产战争片类型。
8月15日下午3点,濮阳圣雅恒丰超级巨幕影院,一场特别的《八佰》点映会正在举行。我并不知道故事梗概,刚看片头,感觉自己在“漫威”的画面中。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这部影片,细致地刻画了战役的独特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中国军人的成长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影片以一匹被束缚着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马为线索,深刻的暗喻了战争的本质和普通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借,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导演管虎独辟蹊径地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
他们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到尘埃里的普通人,误打误撞的来到四行仓库,他们不完美,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承担起重任,宁死也要护楼顶的国旗不倒。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在国家大义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这些英雄就像战争废墟上的星光,汇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传说。
还有更多的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不让四行仓库变成400人的坟墓,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一定坚守阵地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想到这里会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这种感动化为一种力量,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幸福,努力奋发向上。
四行仓库像是一个中国抗战的缩影,四行仓库中国军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战争中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唤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蒙昧初醒的国人。租界里的各国观察员们,以为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战役,唯一的关注点好像是预测多少小时结束战斗。然而,“八佰”和”楼顶不倒的旗帜“终让他们肃然起敬,并作出合乎人道的反应。
《八佰》这部电影或许是近几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战争片,不光有宏大的场面和激烈震撼的枪炮声,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电影背后每一个普通的中华儿女在国家岌岌可危时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而电影里不倒的旗帜和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白马,就像穿越时空的灯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5
电影还没开播就受到了很多的争议,一个叫“平原公子”的一篇“为什么要抵制《八佰》?”的公号文章对电影先开炮。文章论述核心是88师师长孙元良是个逃跑将军,行为不点,企图强奸前来慰问四行仓库的女学生,而且他还大发国难财,把一部分慰劳物资变成现金转给他老婆。然后管虎放着真正英雄谢晋元的后人不管,去拜访孙元良之子——秦汉,被作者视为恶臭营销,要坚决抵制《八佰》。这篇文章反响极大,阅读量十万加,底下的评论也是一路喝彩,仿佛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之后作者又相继写了一系列文章,“淞沪会战为什么惨烈”、“依旧反感《八佰》”等,以示态度之坚决。揭开底裤,每个人都是臭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国民党军队是不是抵抗了4天?是。
陈树生是不是抱着手榴弹跳向日军?是。
战斗期间,四行仓库是不是升起了青天白日旗?是。
这就够了。如果是抱着看记录片的心态,那不用看了。如果是看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电影,那真心推荐你,不要错过。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他们把战斗当戏看。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国军队在枪毙逃兵。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最后他们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继续表演没有意义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会支援中国。谢团长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对战局的信心。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谢团长还不甘心,希望这场战斗能激发对岸群众的战斗热情。
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会如何评说。八佰的幸存者杨养正晚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军人,为国家打日本。
真实的八佰历史是,英国人不想得罪日本,士兵们过桥后就被关押起来,谢团长在租界被刺杀,八佰的幸存者们一直也未得到公正的待遇。还好有这部电影,结果电影一出来又被小粉红们围攻,也还好有这部电影,他们不会被忘记。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6
《八百观后感》今天是电影《八百》刚上映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一个战争片儿。电影里讲述“800”名革命将士在四行仓库不畏生死、顽强不息的同日军30万敌军奋力抗争,并连续大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电影是真实改编的,日军霸占我们中国领土上海,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无辜的老百姓们到达安全区租借。在第88师团长谢晋元率领下420多个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第一天中国军队和日军开始了三小时的激烈战争,为什么是三小时呢?因为日本人扬言三小时霸占四行仓库,就这样生与死的三个小时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英勇抗战,三小时后日军没有拿下仓库。接受记者访问时他们只有400多人,但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迷惑敌人,谢晋元他们对外宣称自己有800人。中国军队400多人要战胜几十万日军,谈何容易,但是就这样这400人带着中国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日军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无数人的牺牲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当一个个军人身上绑着炸药包,从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领土,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特别触动人心的还有,决定升起旗帜的时候,当旗帜升起的那一刻,日军开着飞机闻讯赶来,就是为了打到旗帜。没想到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肉身来护住这面旗,看到这里我已泪流不止,今天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的想着: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7
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值得肯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铭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最后的牺牲。
《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8
一直想去看《八佰》,刚好昨天下午有时间,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触,说上几句。
先说数据,加上点映,上映三天,票房7。7亿,由于疫情对观众入院观看信心的冲击,我觉得成绩什么可观。猫眼评分9。2,心想豆瓣评分绝对会—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国民评判准信力,国外电影再烂评分至少+1,国内电影自动—1,这不是电影工业发展滞后带来的附加影响,而是长期外部文化价值观输入带来的直接影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影评人根据地多在豆瓣。扯远了,男女观众比接近7:3,20—35岁观众占比75%,你别吓一跳,再过三年我都不算一个适龄观看群体了,很难过,我觉得我至少还能常进电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说感受吧,票房已经确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战争片,但也更像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它以悲壮的表达手法向后人阐述了抗战史上先辈们不屈的斗争精神,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酷,因为工作原因,十多年来,接触了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当你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亲身讲述战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电影中士兵被子弹击中的画面还原度应该有85%,我见过很多现实中被枪击的照片,指头大小的枪口,后面是碗口大小的创口,击中重要部位断无生还可能,我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深知一个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气,活下来的运气占了一大半,上了战场,都抱着一颗必死的决心。后人,只是看到一个个数据,伤亡多少人,幸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战场和敌人厮杀,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电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对岸租界隔岸“观看”的人们,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觉得人数在55开吧,乱世之中一半的人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着,谁主政并无所谓,河对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无能为力罢了,只能眼看着战士在一侧和敌人厮杀。所以电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资、跑桥送电话线,包括后面的募捐。不过电影对上海女人一点都不友好,也算是一个地域的缩影……
我从不会怀疑士兵们会不会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无惧生死。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是给我们一次中继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过去很多年我们疏忽对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次你看到网上一些无脑的评论肯定会恨得牙痒痒,甚至有时也会附和一句。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键盘侠并不是多了,而是会使用键盘的人多了,有句话叫“人出一百,必有鸟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班级里是不是总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体中总有一个言行相异的人,别去做这个人,善待他人。
其实也想带儿子去看一看,不过才四岁,应该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说。经过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终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诉我,一个人培养好的心性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学习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头就难了。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9
从影片公布的信息来看,电影《八佰》耗资逾5亿,于20__年底在苏州拍摄,历时230天。其中,剧组为1:1还原真实场景,挖了一条长达200米的“苏州河”。论布景花费,《八佰》在近代华语电影史上可算是名列前茅了。虽然影片中有多位知名影星参与,但鉴于出品方华谊兄弟、影片题材以及戏份的关系,我们认为明星片酬并不是《八佰》预算的大头。另从影片预告来看,战争场面相当震撼,预算确实是花到了实处。
但是考虑到电影《八佰》临时(因技术原因)撤档,对于影片本身重新剪辑(为了过审)带来的剧情缺失、立意表达不明确等风险,我们认为电影《八佰》的票房下限大约在10亿左右,并降低了影片的票房上限预期,调整至20亿元。
显然,《八佰》是华谊兄弟的一步险棋。若是电影原版顺利上映,从题材、制作、卡司班底来看,20多亿票房基本没得跑了。但是考虑到为了上映而进行的妥协,确实是给片方带去了一定风险。
因此,我们预计电影《八佰》的票房大概率在15亿元左右。若影片经过撤档风波后依然没有丢掉本来的立意和精髓,那么有望冲击20亿朝上的票房成绩。只是即使达到这个成绩,对于华谊兄弟来讲,也只有30%左右的利润空间。毕竟5亿成本太高,而且话题又过于沉重,还放在这个贺岁档上映,想要票房超预期真是太难了。
另从电影《八佰》的拍摄历程来分析,我们判断该片的原预算应该在3亿左右,由于布景等因素大幅延长了影片的摄制周期,导致影片成本有所上升。
若是3亿就能拍出《八佰》,按照15-20亿的票房预期计算,华谊兄弟则有望收获67%-122%的收益空间,而不是现如今最多怕是只能赚30%的窘迫境地了。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0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
通过观影介绍,我得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
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1
疫情期间,憋了好久都没有出去看电影,听说最近有个名叫《八佰》的电影震撼了许多人,于是,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出去看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那些士兵们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打动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陈树生的烈士,当时敌人们头顶着钢板,往四行仓库的墙里装炸药,因为钢板,国民党所有的武器都无法伤害到他们。陈树生见此情况,身绑着炸药,往楼下跳去!其他的士兵见了陈树生这一举动,也纷纷与他一样,将自己变成了一个人体炸弹,用自己的一条命,换了日军一群人的性命!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忍不住去查了查这一段历史的背景。其实在战争最后的阶段,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害怕危机租界,于是命令国民党士兵们撤退。当仅剩的四百余人(对外称800人)听到进入了租界要没收武器时,他们纷纷拒绝了进入租界。因为他们说,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没有了武器,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
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没有动摇。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
我很佩服这些军人们,我佩服他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佩服他们为了守护国家的尊严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我佩服他们有着坚定地意志,坚信他们能够打败日军!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军人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保卫祖国,帮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2
人生中的坎坷好似天上的雾或者是倾盆大雨,但这些状况不可掩盖和逃避,它的后果只是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软弱。
很多人都会害怕遇到坎坷,包括身上的一些疾病,但有些人却并不害怕,只要有一线希望,这个绊脚石就有可能会跨过,其实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是对这个坎坷的最有用的力量,抱着一个成功的信心去应对。即然不幸降临在了你的头上,就不要想着去逃避,在《八佰》这部电影中,有许多人想要逃避责任,放弃打杖,到租界过日子,可最终都失败了。所以,有的坎坷确实逃不过去,但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充满光明,拥有一个强大而又坚强的内心。
《八佰》这个电影,在同志们过桥却要受枪林弹雨的过程时,队长呐喊着一个口号:“战士们,冲过去,即使爬也要爬出桥!”只要有一个士兵活下来就能代表这个磨难可以消灭。没有掩盖的机会,但却有扭转命运的机会,即使失败,也可以代表我们有勇气去挑战自己。
这次的疫情其实是一个很高的坎,在外国,特朗普曾经用不靠谱的方式掩盖疫情,但时间不等人,我们中国却总是有一种必胜的决心,去想方设法把疫情消除。
人生坎坷不可掩盖,只有自己内心强大,经得起挫折,才有可能战胜挫折!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3
现在有一个电影特别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结束时,这个电影上线,随后就掀起了热潮,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谈论这部电影,我也想看看这部电影,昨天晚上,写完作业,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抗日时期,上海被日军轰炸,只有上海租界没有被炸,日军想进入上海租界,可却被四行仓库里的四百名国军守着(文中说八百),四百对几万,多大的差距,人们说他们守不过半天,可是他们却守了四天,最后他们的长官下达命令,让他们进入上海租界,放弃坚守。
这是一部抗战剧,也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不难想象那时有多困难,在第三天时,日本扬言要在三个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日本立马发起猛攻,日本为了打破墙体,组成了一个铁皮阵,也就是日军头顶一个大铁皮,让国军枪打不进去,手榴弹扔不到。这时一位国军做出了自杀的举动,他身上拿着好几个手榴弹,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军,其他几个国军见到之后纷纷效仿,最后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赖活,能活为什么要死,可有这样一群人,不怕死,困难来临之时,冲杀在最前面,他们就是抗日军,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泱泱大国早已沦陷。
让我们铭记历史,从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好好学习,报效中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4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八佰》,看后觉得非常震撼和伤感。
《八佰》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自从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一路向华北直扑西北,与中国军队在上海相遇,淞沪会战展开。
中国军队在十月份撤出了战场,让八十八师奉命断后,驻守四行仓库。
第一天,战斗彻底打响了。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企图占领仓库,但是却并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许多兵力。八十八师仅剩下四百余人,但副团长谢晋元说:”这里有八百壮士。”
到了第二天和第三天,国民党总统让八十八师升起了他们的国旗。于是,在第三天四行仓库发生了一场惨剧,在国旗下,有着几十人的尸体,这些人都是为了守住旗而牺牲的。
不仅有这些惨剧,还有电影中八十八师过桥的场景,日军在后面疯狂进攻,到最后只活下了一百多人。电影《八佰》告诉了我们:我们要不想被人欺负就要变得强大起来,就像英国和美国的租界,日本人就不敢进攻。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5
昨天天气挺好的,下午饭后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的电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在书本里看到过董存瑞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这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很震撼,也很触动。
故事背景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说的是松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88师的一个德械加强营,在营长的带领下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一墙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当时日军进攻太过于猛烈,留守的伤的伤,死的死,他们为了突破敌人的装甲坦克进攻为了阻击日军进攻,把自己的浑身绑上了炸药,给家人写下书信,然后报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军的装甲车……其实只有四百人对外却称有八百人,历史上为了铭记他们的英勇就义,史称“八佰壮士”。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惨痛的灾难,是这些英雄们的壮举和革命先烈们一辈辈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