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观后感 >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观后感可以将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和启示写出来,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1

什么叫作神药,人世间真的有神药吗?如果有,它的价格人民可以负担的起吗?什么又是药神,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神吗?如果有,他们愿意大发慈悲的帮助患者吗?

在我看来,药到病除、药到人心的神药就像仙酿一样可遇不可求,就算世间有这种药,那也是富贵人才有权利享受,上等人才有能力享用。正可谓人生实苦,底层人的苦苦挣扎换不来同情,得不到救赎,只好逼得好人作恶,逼得药贩走私,逼得人性险恶,逼得人世动荡。

悬壶济世、慷慨无私的药神就像神仙一样是一种虚无的幻想,不切实际的追求,即便人世间还有这样的神医,那也是上流社会的专属,权力人士的专用。正可谓物欲横流,穷苦人的步步维艰换不来生命,偷不来安乐,只好输得一败涂地,搞得头破血流,搅得天翻地覆。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像程勇一样甘愿帮助病人的药贩,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泯灭人性、抛弃良知的“神药”代理商,我只知道,现如今的社会,看病成为了一种穷苦人民负担不起的重大开支;我只知道即使有的人很幸运,得到了药物的支持,得到了医生的救助后,除了一个伤痕累累的躯壳之外,除了一个残破不堪的灵魂之外,除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家庭之外,到头来什么也没剩下,什么也没得到……

我知道自己太过悲观,可是现实就是这么不堪,这么残酷,这么叫人无可奈何。有些像白血病一样的患者深陷在痛苦的泥潭里,得不到求生的希望,找不到生存的出路。他们其中,有的只能依靠程勇这样的药物代理商来支撑自己的生命;有的麻木的待在医院里,一次又一次进行没有边际,没有尽头的治疗;有的却因为昂贵的药物费用和治理费用,只能麻木的一天天感受着自己的生命消逝而去。

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患者能做些什么,药贩能做些什么,我只知道,针对这样的现状,国家应该加强治理和管制,政府应该加强执法行政的力度,医院应该加紧创新制药的效率,医生应该加强仁心、爱心的培养。只有这样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才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患者的盼头越来越高。

药贩绝不是药神,“格列宁”也绝不是世间唯一的神药,我坚信,我们国家就是药神,我们的国家就是神药。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2

20年9月26日,电影《我不是药神》获得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让这部曾经一夜之间占据各大热搜榜,上映三天票房超过十亿,十多年来第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分的这部国产电影,重新火了起来。

电影是取材于一个真是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通过走私进口抗癌药,救活很多患者,但最后被司法处理的争议人物与争议故事。

这部电影为什么这么火?因为他触动了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悲惨和幸福的距离只是一场病,中产和底层的距离只是一场病,一个北京中产的流感故事已经触动了一次国民的神经,这次大家的小心脏再次有点受不了,是不是感觉到脖子后面在嗖嗖地冒冷气?

进口抗癌药国内的价格是国外的数倍,我们可以解释各种税呀费呀如何如何,但患者要的是实际结果,我们的外汇储备超4万亿美元,进口一些国内患者需要的救命药是毛毛雨呀,我国的财政收入在13年就超过了10万亿,放弃了救命药的那点税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其实抛开进口药来说,即使很多正常的治疗费用又何尝不是天价?那年北京的中产一次流感已经证明,你辛苦半生,你小有成就,一场病就会将你打入地狱。

还有多少患者由于无法支付医药费被拒之医院门外,又有多少患者被终止治疗,在得知孙子患病消息后,患病的爷爷选择自尽来为孙子省下医药费,这样的故事起止是心酸可以形容的!

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很富强了,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年我们外投资已经超120亿美元,我们的飞船已经上天,我们的航母已经下水,我们确实已经不是40年以前的中国了。

我们的医疗资源也是很丰富的,我们造房子的的能力世界第一,多造几个医院应该不是问题吧,我们的医学院在校人数400万,每年毕业生超100万,医疗人员也不应该缺吧,我们生产的药物及医疗器械还能大量出口创汇,20年我国医药出口达607.99亿美元,20年我们的医疗器械出口达217.03亿美元,保证自己国家的患者享受这些资源应该不是问题了,老百姓的生存权是压倒一切的。

值得欣慰的是,这部电影以后,我们终于实现了很多种抗癌药进口零关税,并将大量抗癌药纳入医保,这些进步的取得,不能完全否认没有《我不是药神》的功劳。

《我不是药神》的火爆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不是因为它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它让社会产生了共鸣,并推动了一些变革。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3

有些地方煽的稍微有点过,有些情节戏剧的痕迹也有点重,稍显不自然。整体是很好的,浅显,很容易让人共情,具备一部叫好又叫座电影的所有因素。其他的,夸赞一片了,不用我再费劲。

徐峥,我一直看不下去喜剧里的他,虽然他天生带着某种喜感,但是这类有内心的戏其实更适合他。

还是希望国产片慢慢地回归真正的电影吧,你看,《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这几部,真的挺不错,但总不是经典吧,每个电影其实都有明显的缺陷吧,但只要诚意满满,票房和口碑都会给你很大的回报,真的希望前些年的那些那些,就那些电影,都轻轻的走吧。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4

他不是药神,但他有药神之心。想来,这是对程勇最贴切的赞誉。

那就先从药开始说起吧!

影片中的格列宁,是印度仿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说,却是神药。以老吕为代表的患者,急需格列宁救命,于是,他找到了程勇。

印度神油小店主程勇,妻子离异,儿子和父亲是他唯一的希冀。挣钱不多,用钱的地方却很多:房租,父亲,儿子……对程勇而言,生活就是绝望的困境。困兽犹斗,为了父亲的生命和儿子的幸福,他选择了铤而走险。

程勇挣了钱,老吕们续了命。日子似乎一度安好。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去老吕家做客,妻子和孩子就是老吕所有的希望。“因为有你啊,勇哥,病好了的话,儿子找个好媳妇,我也就可以放心去了。”老吕看着熟睡的孩子,心里满是爱意。

但是,因为恐吓与要挟,因为愧疚与忐忑,因为良知与法律,程勇把代理权转交给了张长林,自己退出江湖开小厂去了。但张长林却把药价愈炒愈高,只为一己私利。

老吕买不起张长林卖的药,病情恶化,他走了。人永远不知道,哪次不经意说了再见,就真的不会再见了。程勇的记忆碎片也随之连缀,他记得老吕笑起来并不好看,总会把嘴咧得老大,眉眼挤在一起。

老吕走了,程勇又回归到了这个群体中。这次,只为“生命”这两个最珍贵的字。他回来了,他延续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在竭尽全力,因为印度制药工厂被封,只能在药店买药,到被抓时,他亏损了十几万。

张爱玲曾说: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是的,如果你认识那个费劲周折自掏腰包给病人买药的程勇,也许会原谅现在坐在被告席上的程勇。他被减了刑,两年后释放了,格列宁被列入医保了。故事也随之结束。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渺如草芥的众生,看到了命运的捉弄,看到了生活的困窘,也看到了人性的复苏,看到了平凡的温暖。

每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都一定是取自生活。该故事的原型是无锡人陆勇,他是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业家,许多白血病患者称他为“药神”。

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随后开启他漫漫寻药之路。一直觉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陆勇,2013年竟因涉嫌贩卖“假药”,被警方带走。之后千余名白血病病友签名为陆勇求情,最终有关部门“撤回起诉”。

另外,电影中的制药企业被塑造成了冷血自私、唯利是图的反派,而事实并非如此。

程勇说,我不是药神,而现实中的格列卫,真的堪称神药。该药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出,是第一个用于抗癌的分子靶向药,在它问世之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被视作绝症,而在格列卫诞生之后,慢粒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被提高到了85%以上,且生存质量几乎和正常人无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格列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然而,从费城染色体的发现,到美国FDA的加速批准,中间依旧间隔了41年。期间,多少科学家夜以继日地研究?多少资金支持如石沉大海渺茫无望?如果没有专利保护,怎么能收回成本继续研发药物?新药研发之不易,由此也可见一斑。

作为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真实地展现了慢粒患者的艰难处境,但仍然无法拍出全部的现实。白血病,对穷人来说,就是在与死神招手。

两年,吃掉一栋房子,并不稀奇。走着,走着,生命就无力了,纵有千般不舍,也只得撒手人寰。对于癌症患者群体,国家该做些什么?

《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让抗癌药的价格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已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癌症等重病患者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诉求,突出反映了推进解决药品降价保供问题的紧迫性。”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

愿更多的生命受此惠泽。

生命,是的,生命最贵。一个人的力量常是渺茫的,一个群体的力量,也常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也坚信,每一个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都是由一个又一个人的力量汇聚而成的。感谢药神唤起了更多人对癌症患者的关注,愿我们都能在命运的道路上向勇而生!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5

《我不是药神》上映几天了,影评不错,不过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对社会还很懵懂。也是第一次来北京正式加入北漂一族的一个南方小菇凉。因为刚从学校保存出来,大家好像都是胆子不大,脾气不小;个子不高,要求不小;所以室友因为比我早在北京待四个月给我的建议是要我先不要看这部电影,因为我正在找工作每天都焦头烂额的。但最后我一个人还是看了这部电影。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为经历了这些年的社会的打磨你终于也要变得世俗,你也会因为钱做你认为你一辈子不会做的事情。剧中的程勇就是起初也是一个世俗的人,卖着不怎么赚钱也可以勉强过的保健品,但现实就是这样,你明明这样浑浑噩噩过着可能觉得也不错的时候突然一根棒子重重的打在你身上,剧中程勇因为妻子离婚、长辈生病需要钱的时候他终于被现实打败了。

起初他对白血病患者好像也没什么概念,目的就是赚钱。所以他走上了法律不允许的也就是犯法的路上,但他的目的是赚钱。对于犯法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是不愿意的去触犯的,剧中的程勇也一样。所以他赚够钱收手做个正正经经的良民多好,不用每天提心掉胆,也没有要当大英雄这么大理想。对就是现实把我们变成外观看起来最好的自己。虽然人性被成长的岁月磨平但并不会消失,

所以只要还存在在骨子里他依然会被唤醒。程勇因为看到自己兄弟经历病痛折磨而死的过程终于还是在风口浪尖上为了这些遭受病痛折磨而吃不起高价药的患者放弃自己所有世俗的东西铤而走险了。也许在法律的角度程勇触犯了法律,但是他做的事情已经超意义的存在,甚至可能已经影响到法律甚至相关部门的政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患者可以勇敢并快乐的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最终是美好的。

这只是我代表个人从某个角度的看法写的,文笔不好请见谅。最后想说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所以我们应该谢谢编剧可以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告诉我们大家。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6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的电影,其讲述的是白血病病人吕受益找到了保健品店经营者程勇,请他去印度买药做代购。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程勇渐渐地发现了商机,然而商机在无形中转化为救赎。作为一名南通大学药学院的学生,我从中受益良多。

在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时代巨变洪流之中,有无数像程勇以及白血病病人们这样的小人物艰难生存着,与此同时又竭力坚持自我。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善意,也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体制下医药行业从事者与病患之间的矛盾问题。

医患矛盾

电影中有一句话,真实而残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正版格列宁等救命药售价过高,导致无数病患只能无助面对生命的流逝。生命那么脆弱,在病魔面前,难以承受的金钱压力,又何止一个格列卫?也曾了解过药的价格,当时我们只觉得是正常,毕竟制出一款有效的药,背后是无数医药人员付出的数年心血努力,是上亿的资金。然而,面对影片直接带来的强烈冲击,我们只有一次次的愤怒与悲伤。他们只是想活下去,何错之有呢?

制药厂商也没有错。药物的生产固然成本不算巨额,但研发的过程中往往是上百亿的投资,研发的周期可能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果将药品售卖价格无限调低直至所有人都能买得起,那么这家制出成药的工厂面临的就是倒闭以及无数工人的失业。

然而多层矛盾的缠绕纠葛之下,影片直白地显示了结果,只能无助看着吕受益的去世,无数白血病人的茫然而麻木的眼神令人感到悲凉和痛苦。好在国家政策不断调整,在制度保护下,病人也渐渐能够吃得起药,有了生活的新希望。

我们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未来从事医药行业的相关人员,我们唯有学好专业知识,为医药行业献上微薄之力,给予病患们更多新的希望。希望我永葆初心,不懈努力。这部电影也将不断鞭策着我前进。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7

开学以来除了老师布置的电影,以及为了读书而看的上个世纪的老电影之外,很少再看别的电影,总感觉看电影不如读原著来的更直接一些。和家瑞说我看的电影还在《肖生克的救赎》《霸王别姬》等豆瓣top250。他说,你看的电影太少了,看看《我不是药神》再说。类似的话他说过很多次了,我没有刻意去看,可还是逃不了,最终还是看了。

不得不说,这是部好电影,和刚开始上映时朋友圈反映一致。我喜欢这种反应社会问题和小人物生存的电影。看完我还是想到了石一枫,前不久又读了他的《营救麦克黄》。同样是社会问题,和石一枫之前的电影一样,反应道德,善恶,信仰等的问题,结局同样残酷,却又给人希望。故事中,反应的社会问题是真的,但是故事中程勇、思慧、黄毛等人却又充满理想主义,现实中恐怕不会有这样的人。这也就是电影或者文学的区别,就像老师所说的,文学所反映的现实都是充满主观性的现实,而程勇等人也是作者所故意去塑造的。

但电影终究还是反应了一些问题,表达了作者的一些思考。文学有什么意义?文学所反映的现实再怎么真实,终究还是假的,那我们为什么还是要去读文学作品,真的是为了逃避现实,在小说中构建自己的童话世界?我总是试图从小说中寻找答案,但类似的小说结局却可能很不相同,文学没有答案,现实更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是文学能让你了解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同样的经历,结果会很不同。许子东在《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分析50篇小说》中,把50篇小说按照的发生时间的前后以及结果分为几种情况来进行讨论,进而通过这些小说更好的反映。这或许也就是文学的意义。

比起《我不是药神》,前不久热映的《无名之辈》我实在喜欢不起来,那天宿舍三个围在一起看,边看边说拍得真好,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社会问题,但是后半部却生生毁了这部电影,也许是前面的面太大,作者最后拉不回来,总是让人感觉莫名其妙。而《我不是药神》中,人物形象的丰满,电影应该表现的深度,不会让人觉得刻意。刻画的比较好的人物应该是程勇,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对比,中间的变化过程合情合理。

而对于生活本身,越长大越觉得是非和善恶越难分清楚。我们该怎么生活?或我还是会选择到文学中去寻找答案,而好的作家可能就是把问题和答案阐述的更清楚的那个人,而我为了寻找更贴近事实真相的答案,能做的也就是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8

电影我不是药神,从内容和题材上都类似美国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相同处是都是卖治疗绝症的高价药,卖家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同处,药神是一个正常人由于钱的压力,偶然得知国内治疗白血病的药很贵,而印度产的同等疗效的药才卖国内药的四分之一。从此私下里卖药,后来被国内医药公司发现举报被判刑。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说的是一个艾滋病患者私下里卖治疗艾滋病的药,被政府起诉,在律师帮助下,没有被判刑。

中国古代医学的追求是简便廉验。中国医生对金钱的态度是取之有道。在医疗上,中国强调的救死扶伤,救人于危难,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就是中国的道德要求,行为准则!

假如古代医生都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保护,难道做不出天价的技术、天价的药来?这个中国古人不屑!关乎性命,金钱是粪土!

再点大家一次!自从师夷长技以来,我们真的误入了西方文化的陷阱。以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在医学上也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疾病概念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天价的技术天价的药。家庭不堪重负,国家不堪重负!

在中国的底层走走,因病至贫比比皆是,目不忍睹!为什么在我们小时候,国、家那么贫困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绝症!

这两部片子,都定位在特殊群体,中间都有催泪的情节,都揭露了在不健全法制下,特殊群体的对特效药的渴求因此导致这两个故事的发生。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9

《我不是药神》最近非常火,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这部电影的消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也都是《我不是药神》的话题。这部电影的题材来源于国内的真人真事,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题材的医药电影,影片的后半节很多人都是哭着看完电影,包括看完最后的字幕和听完片尾曲才离开的,相信很多人在看完影片回家的路上心里应该是久久不能平静的。很多人不经感叹:活着真好,但是活着却伴随着痛苦与折磨,活着真难。漫漫人生路很多人曾无数次的想着离开人世间,但是都在艰难的活着。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非常的扎心:“这世上只有一种病,无药可医,穷病。”

穷,是一件可怕而又让人无奈的事情,有些人终其一生也走在贫穷的路上。因为穷,有些人蜗居在狭小的房子里;因为穷,有些人因生病吃不起药而选择结束生命;因为穷,有些人因为无计可施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绝妙之处在于它能让人们在感到之余思考人性、人生。孟子曾经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我们一定要相信人间自有温情在,请一定要相信这世间总有像影片中的陆勇一样的,宁愿冒险也要帮助与他同病相怜的人。

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作文篇10

我前几天去看了《我不是药神》。从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在电影里,主角团体,病人,药厂,医院,警方,每一方都没错。病人为了生存,药厂要维护利益,警方要捍卫法律。

电影后段印度仿制药的药厂关门了,进货价从出厂价的五百一瓶,变成了两千一瓶的零售价,主角仍然决定以五百一瓶的价格出售。从这时起,主角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而进货,他是为了更多地帮助病人,支撑他们,让他们有信念继续活下去。主角不再是那个为了赚钱给长辈治病铤而走险的粗俗小商人,他真正为别人的病痛而揪心难过,是一个灵魂透明的人了。

团的设置很有意思,一个长辈急需手术的印度神油商贩,一个儿子刚出生的病患老吕,一个跳钢管舞独自抚养生病女儿的母亲,一个慈眉善目的患病神父,还有一个生了病不想让家人担心离开家乡的小黄毛。除了主角以外,其他几人都是自己患病或者亲人患病,所以会有主角中途退出的结果。电影中,对于药物的作用并没有神化,即便主角重新买到了药,也没有救回药石无力的人。

电影中,有几个细节很戳中泪点,我所有酝酿的眼泪,在看到那张回家的机票时爆发。电影的最后,曹警官说,正版药纳入了医保,不会有人买仿制药了。还有最后的字幕,真的充满了人文关怀。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一个老奶奶对曹警官说:“警官,你救救我们吧!我们因为吃药吃光了所有家产,这种药跟正品药药效是一样的。”

整部电影,虽然是现实题材,但却以温柔结尾,推荐观看。

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