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观后感 >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通过写观后感,你可以了解其他观众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好的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供大家参考。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1

有一个人,让历史变得辉煌灿烂;有一个人,为历史的明天打造美好的新生活;有一个人,使我们迎来和平美好的今天。她就是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对刘胡兰的评价,也是我看《刘胡兰》这本书的感受。

刘胡兰出生在旧中国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大人干活。在艰苦的日子里,刘胡兰入了党,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一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但她宁死不屈,从容地走向被鲜血染红了的铡刀,为新中国奉献了她十五岁的花样年华……

刘胡兰是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那年她才16岁。在敌人铡刀面前,她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 悲壮而光辉的篇章!我还记得,当刘胡兰得知自己入党时,她激动得泪流满面;在她累病了的时候,还是和乡亲们一样,一起下地干活;她在敌人的闸刀前宁死不屈,说出那句“怕死不当共产党”……刘胡兰虽然在人世之中只是匆匆走过,但是这一路走来却是那样精彩纷呈!

历史的记载告诉我们,有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啊,没有革命先辈同敌人不屈不扰的战斗,哪有我们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这一代人繁荣昌盛的生活?作为一个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孩子,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2

自从我读了《刘胡兰》这本书,我都很羡慕她。

因为,她这么小的年级,都加入了八路军,而且还这么勇敢。我记的,有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她的故事,就是敌人去刘胡兰的村里,抓八路军恰好刘胡兰就是八路军,然后,他们要抓刘胡兰,村民们就靠在她旁边,他们局然用枪托打村民们,刘胡兰就突然说:“闪开,我自己会走。”接着,敌人们就把刘胡兰的六个朋友用棍子打昏,再用刀一个一个杀死,杀完他们,局然还用机关枪,瞄准村民们射,刘胡兰就去堵住枪口挡自弹,还说:“中华万岁。”所已我羡慕她。

刘胡兰是一个革命英雄,她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真不愧为女中豪杰,一个真正的英雄,牺牲的时候才仅仅十五岁。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3

今天,我读了一则爱国故事——《刘胡兰》,读完以后,我对刘胡兰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她那大无畏的精神令我刻骨铭心。

故事是这样的:1946年秋,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政委决定留少数的武工队坚持斗争,则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了通知,但是她并没有转移,而是留下来坚持与敌人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奔走,秘密组织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不幸被叛徒告密而被捕,敌人用严刑拷打寻问刘胡兰,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不为所动,面不改色,不幸的她牺牲在了敌人的侧刀下。这时的她还尚未满15岁。刘胡兰去世后不久,毛泽东主席便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字深深的刻在刘胡兰的雕塑上,也刻在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有的人生前显赫,死后却默默无闻,有的人生前无名,死后却流芳百世。刘胡兰也一样,生前的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而许多年后的现在,刘胡兰却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英雄。刘胡兰她为了保家卫国,竟然牺牲了自己,而现在的我们每次遇到挫折,总是垂头丧气,没有上进心。刘胡兰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像周恩来总理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智慧来武装自己,长大报效祖国,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富有!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得更高!更远!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4

我读了《刘胡兰》这本书,知道了她是一个大姐姐,牺牲时才15岁。她10岁就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还担任了团长。她很聪明机智,也很英勇 。她被敌人抓住后宁死也不供出其它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大家。

毛主席表彰她 “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她的不怕苦,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5

《刘胡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的刘胡兰是个非常勇敢的女孩,而且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不让敌人伤害更多的村民,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主席写给刘胡兰的一句话。

我要向刘胡兰学习,学习她勇敢,机智,不怕困难的精神。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6

是谁,让群众的反抗意识熊熊烧起?是谁,让凶残的日本鬼子畏惧三分?是谁,为了革命而献出了火热的青春?是谁,让毛主席为她亲笔题词?又是谁,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光荣?!她,就是人民的榜样:刘胡兰。

刘胡兰是个孤儿,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她而去,她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去世。没有父亲的照顾,当时又很混乱,刘胡兰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她的童年过得很艰苦。但她很懂事,从不要求妈妈为她买什么,省吃俭用,总想着长大后回报家人。

不仅如此,她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帮助革命战士刘芳保存秘密文件,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帮党组织执行任务。有一次上级要求她带领全村妇女,把二百斤棉花在二十天之内纺成棉纱,时间紧迫刘胡兰竟没日没夜的织,同伴们劝她休息,可她始终不听。终于,刘胡兰在党旗的宣誓下成为了党员。之后,刘胡兰的表现更加出色了,成为了贫苦群众的救星。

就在刘胡兰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文水县委决定留下少数干部继续斗争,把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虽然向往那巍巍吕梁山,革命的根据地,但眼下斗争激烈,如果离开,群众会有危险,她只好留下。

“嘡!嘡!嘡!”一天,村里忽然响起了锣声,有人吆喝着:“全村男女老少,都到村南大庙前集合开会!一家只许留一个人,不然就按私藏八路办理!”不用说,肯定是村里有了奸细,供出了村里的党员,日本人正准备捉拿她们。刘胡兰的母亲让她去隔壁刚生完孩子的大嫂家躲躲,就说是“坐月子”的。但刘胡兰说:“如果查出我来不是就连累他们了吗?”说完,坚定地超大庙走去。果然不出所料,一到大庙,刘胡兰就被鬼子认出,抓了起来,老百姓们都护着刘胡兰,但没有用,刘胡兰为了群众的安危,自己走了出来。日本鬼子立刻捉住了她,还抓住了石六儿、张年成等七位战士。他们被带去审问,鬼子软硬皆施,可是谁也没说一个字,这激怒了鬼子,把他们送去高台,一一枪毙。在临死前,刘胡兰说的一句话使我敬佩无比:“我死也不会投降,共产党你们杀不绝,革命烈火你们扑不灭!永别了!乡亲们。战斗吧!同志们。”

是谁?忠诚勇敢。是谁?信念坚定。是谁?不畏艰险。又是谁?宁死不屈。答案是:刘胡兰,一个顽强的人,一个中华民族都为她而自豪的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7

今天中午,我读了刘胡兰的故事,感触很深。

面对凶残的敌人,刘胡兰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随后英勇牺牲。我觉得她很善良,也很坚强,不怕牺牲。

她为了保护别人,她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愿让别人牺牲。我长大后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还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8

读过《红色之旅》的小朋友一定知道刘胡兰是坚贞不屈的女烈士,就会想起她面对敌人的铡刀慷慨就义的英勇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刘胡兰为革命事业慷慨就义的英雄事迹。它大致讲的是刘胡兰在贫苦中懂得了对劳动人民的爱,对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恨。她的家乡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前辈的教导和革命斗争生活的锻炼,使她从小树立了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为革命牺牲的坚定信念。后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她积极参加党组织举办的妇女干部学习班,15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坚定的革命战士。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

一天,刘胡兰和战友吕雪梅到附近的南白家庄去找武工队,因被敌人冲散,第二天傍晚,刘胡兰不得不回到云周西村。后来,因为石五则叛变投降,刘胡兰被抓,在敌人的铡刀前一点也不胆怯。之后她壮烈牺牲,毛泽东主席为她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很奇怪,为什么日本人打我们,中国人也打自己的同胞?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个别人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不惜失去人格、尊严和国家利益。这种人是民族的败类,是要遗臭万年的。”

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么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遇到困难是靠自己战胜,我却让我妈妈帮我解决。比如近几天,我学习刺绣,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是让妈妈帮我:打结了让妈妈帮我解;换颜色让妈妈帮我换;有时候绣错了,退针也让我妈妈帮我。读了这本《红色之旅》之后,我想:以后不能太依赖爸爸、妈妈了,特别是学习,经常遇到点困难就问妈妈,以后可得改掉这个毛病。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9

前段时间我看了关于刘胡兰的电影,她是我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她从小就加入儿童团,接受党的教育。

她的一生短暂而光荣,虽然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但她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镇压汉奸,积极向党靠拢,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英勇不屈,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让我感动的好似刘胡兰面对残酷的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党的人民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因此,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与刘胡兰对比一下,我觉得自己太不坚强了,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垂头丧气。刘胡兰的故事给了我很深刻的影响,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永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为了人民幸福,默默的奉献!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10

我读了这篇文章,不得不敬佩刘胡兰这种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

刘胡兰牺牲的时候才17岁,17岁是一个女孩如花一般的年龄呀!而且,她是为了共产党才牺牲的。当我看书到刘胡兰和一个日本人对话的时候,把我震住了:日本人说:“你才17岁,你就不怕死?”刘胡兰说:“在活17岁,我还是这样!”

刘胡兰的事情太令人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刘胡兰一样,为祖国做贡献。虽然,我们不能像刘胡兰一样,但是,我们可以随手捡起垃圾,可以不要随地吐痰,可以不要说粗口话……这样,也算是为祖国做了一份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可以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吧!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11

今天,我读了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十四岁就入党了。1947年,敌人突然攻击他们的村庄,刘胡兰镇静地站在敌人面前说:“只要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决不投降”,牺牲的时候只有15岁。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们要学习她勇敢,坚强,不怕牺牲,不怕死的精神,在平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坚强一点,勇敢一点,大胆一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她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安危的精神,对待同学,对待朋友要真诚,不能自私。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将来做好准备,长大当个有出息的人,为祖国争光!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12

最近在读《刘胡兰》这本书。这本书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女英雄刘胡兰的感人事迹。

从书中我了解到,刘胡兰从小参加革命,十岁就当上了儿童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十四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妇救会干事。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要她“自白”,她严词拒绝,敌人用死来威胁她,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但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刘胡兰牺牲后,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想到了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毅然手托炸弹包,拉了导火线的董存瑞;想到了为了战斗的胜利,烈火焚烧也不哼一声的邱少云……

是呀,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换来的;是无数人的英勇牺牲换来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13

诗人说:“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天我在书上看到英雄刘胡兰的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几句话的含义。

刘胡兰1931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在她四岁时就失去了母爱,这让她过早就体尝到人生的不幸与苦难。

1947年1月12日,敌人包围了刘胡兰住的村子,想在那里搜出共产党员,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刘胡兰从乡亲们的掩护中案首挺胸地走了出来,阎匪军官张全宝一次次地审问她村里有哪些共产党员?她却不怕死,斩钉截铁地说只有她一个,敌官还问了很多问题,刘胡兰依然鄙夷地说:“不知道!”敌官还威胁她不要当共产党员,想用金钱来劝说她,刘胡兰还是不改变那坚毅眼神,说:“不!”敌官发怒了,问她;“你不怕死吗?”“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她的语气带有几分自豪,还是那样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好,我就让你尝尝嘴硬的后果,给你判死刑。”就这样,刘胡兰在15岁就英勇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下。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我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姐姐,竟有如此的勇气,面对敌人的屠刀面不改色心不跳,为党和人们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她15岁,正是金色的年华,用自己的宝贵的生命去保护乡亲们。她的故事也改变了我“女子必定更娇弱”的看法。她的英勇事迹也深深感动了毛主席,于是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让我们静静回想,以前有多少像刘胡兰这样宁死不屈的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革命先烈仿佛是一块块雨花石,静静地,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缤纷的路,让我们去迎接黎明,迎接快乐!

今天的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要作为21世纪的接班栋梁,更应该学习刘胡兰那顽强拼搏,坚持到底的精神。碰到困难和挫折绝不垂头丧气,半途而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14

今年暑假,我在闲遐时读了一本抗日战争时期的书《刘胡兰》,感受十分深刻,准备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本书主要讲了: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她生活在压迫、被剥削时代。后来到了十岁,就当了儿童团团长,还偷偷背着家人上妇训班。可在未满十五岁的一个晚上被匪军抓起来逼供,刘胡兰宁死不屈,什么都不肯说,最后毅然决然地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尚未满十五周岁的刘胡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刘胡兰,这个年轻的农村姑娘,这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她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诡计,保全了地下党组织;她以自己无限美丽的青春,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英雄气节。虽然她的鲜血洒满天,便是对自己参加共产党感到荣幸和自豪。她死了,她的肉体死了,可她的精神和那光亮的形象已经永远活在大家心中,她是每个人做人的榜样。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在1957年1月19日为刘胡兰同志所写的。我认为,就这八个字,完全可以体现出刘胡兰的那股宁死不屈的坚强品质。我读了这本书,深深地为刘胡兰感到无比自豪。

刘胡兰的事件让我想起了最美司机吴斌。他为了一车乘客的安全,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不顾自己被玻璃刺入了心脏,沉着冷静,稳稳地将车停靠在路边,换取他们的安全后才倒在他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世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就要向他(她)们学习那种在危险时刻为了他人的安全和幸福,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伟大壮举。要是人人都有这种思想,那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是多么的美好啊!

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篇15

在那个风雨交加,贫穷落后的时代里,红军战士们齐心协力,一同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跑了。但是有谁见证了红军战士们与日本鬼子激烈的战斗。我想,只有书见证了吧。但在这本书里边,我最爱看的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这个故事讲述了刘胡兰从小就被踩在地主的脚下,有些事是要经过地主的允许才可以进行。刘胡兰长大后,觉得自己已经受够了地主的屈辱,选择了入党,想要把地主打垮。但地主却勾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让村民不得好受。可不幸的是,刘胡兰在一次任务中被抓。敌人想让刘胡兰归顺他们,可刘胡兰一心向党,不同意归顺日本,最后光荣的牺牲了。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觉我没有具备像刘胡兰那样坚持自己的想法,永不放弃的精神。例如说:我想每天都画一幅画,提高自己的画画水平。可我才坚持了三天,我就不画了,弄得我的画画水平怎么也提不高。其实,我只要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我的画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的。困难像迷宫,如果你克服了困难,坚持下去的话,你就能找到成功的宝藏。但如果这是不对的而你却坚持了下去的话,那对不起,你只会得到失败的宝藏。有一个成语说得好:随机应变。不对的要及时改过来,同时也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找到成功的宝藏哦!如果你找到了“指南针”,“地图”,也就是成功的秘诀,那么你就能更快的找到成功的宝藏。我们一起加油吧!

4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