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你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经验和知识可以成为你日后学习和工作的宝贵财富。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1
《东周列国志》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以战争为主题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当时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虽然最后大家知道是秦国统一了天下,但在这其中,很少人能看到那些默默奉献的伟大英雄。
在那个时代的诸多人物中,我最喜欢苏秦。苏秦并不是秦国人,却也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助了自己的一臂之力。他为了报恩决心帮助燕国灭齐,当时是齐强燕弱,但他毫不放弃,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局,在齐国当了相国,并取得了齐王的信任,然后说服齐王出兵伐宋、灭宋,惹怒了其他国家。别的国家联兵伐齐,齐国大败,几乎灭国,苏秦也被齐王所杀,因为苏秦用的是“死间”,所谓“死间”,即成人之死。
历史书已经看到这,我逼近思索:为什么他可以如此优秀,仅靠一己之力倾危天下呢?答:因为他以前学习用功。苏秦是鬼谷子四大得意徒弟之一。当时孙膑、庞涓学军事,张仪、苏秦学游说,游说于列国之间。因为还没掌握“道”,于是拿起鬼谷子给他的一本书用心研读。他用心到什么程度?苏秦在读书时把头发悬在房梁上,每当要睡着时,头不小心一低,头发就会被扯出,头皮产生剧痛,这么一痛就精神了。不仅如此,他还在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看着一个红泡冒出,又来了精神。经过长时间的研读,最后他终于悟透了,还成就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佳话。
这是一代传奇身后的故事,我也想有传奇的一生。但看着现实中的我,明知道眼前的一切是可贵的,却不珍惜;明知道手中的历史书是一代又一代圣人的鲜血编制而成的,却又不认真读。我恨自己,恨自己有这种想法却没有行动……
传奇是怎样炼成的?答:努力。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下去,我的人生也会达到一个新高度。我为了考进好的大学,现在就开始努力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体育了,仅剩的时间全在写作业上。本来周末是个提升的机会,可我耐不住性子,一到周末就放纵自己,打开电视就关不起来,一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到了晚上,我关上电视,闭上眼睛,我看到了星星,看到了端坐在电视机前整整一天的自己,看到了上学五天的努力付之东流……我如梦初醒,原以为这样的一天值得。但现在才发现,这一天的我除了笑以及一个昏沉的脑袋什么也没有收获。星期天,这是最后一天周末了,我决定重振旗鼓,从今往后以积极的态度学校、运动、做家务。但面对枯燥而不懂的知识,我不由得烦躁起来:好累,不想学了!于是,我在那儿呆坐着,两眼毫无光彩,心中很是不快。忽然,一阵清风吹过,我猛然一扭头,瞥到了课本旁的那本书——《东周列国志》,想到了苏秦,想到了他为了认真学习而头悬梁、锥刺股,我却因为觉得书本枯燥就要放弃,这不就是在背对着我目标的道路上奔跑吗?我冷静下来,规律和思路重回到我的脑中,在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后,我再次捧起那本历史书,看书中淋漓尽致展现出人物性格,它真实而又生动,让我好几次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仿佛是我的心声在与书中的历史人物对话。
《东周列国志》不仅是让我知道了历史的书,更是一本激励我的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2
这几天,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里讲述了西周的败溃、东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兴起。
这本书讲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韩、赵、魏、燕、楚、齐),以“三皇”里的“皇”和“五帝”里的“帝”合体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之后,修建万里长城,做了许多劳民伤财的事情。后来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这本书里讲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赢政、吕不韦、李斯、范雎、周幽王等等。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图穷匕见、焚书坑儒这些成语都是在这里产生的。我喜欢其中“三家分晋”的故事,这个历史事实使晋国分裂,也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
晋国实力非常强大。可是到了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晋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每军都有一个正统帅和副统帅。打仗时,他们是统帅,不打仗时,他们就是朝中的“六卿”。也掌握实权。由于晋献公时期,听从宠姬骊姬的谗言,残害公族,导致同姓公族势力急剧下降,这异姓大官“六卿”便掌握了实权。当时六卿分别是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接着,其他三家要地。由于当时智氏的智伯实力最强大,韩氏族长韩康子听从家臣段规的意见;魏氏族长魏桓子也听从家臣的意见,给了智伯地。可当智伯向赵族族长赵襄子要地时,赵襄子却说:“地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不能给你。”智伯很生气,联合韩康子、魏桓子、在赵族的领地晋阳打了一仗。由于晋阳城异常坚固,赵军又军民同心,打了一年也打不下来。智伯想了一个办法,派士兵堵住晋水修建一个渠,放晋水水淹晋阳城。水一直淹了三年,人也只能住在树上了。赵襄子没()有办法,就找他的家臣张孟谈商量。于是当天夜里,张孟谈爬出城墙,找到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服了他们背叛智伯。一天晚上,智家士兵正在睡觉,忽然听到哗啦啦的水声,原来韩、赵、魏三家的士兵把水改变了方向,直淹智军军营。智伯夺了一艘船想逃走,结果被张孟谈的伏兵抓住杀了。所以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宣布:晋国正式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我对这个故事,也有看法。智伯自仗实力强大,想独吞晋国,在第一步时就取得了成功,更加骄傲,结果不但没有独吞晋国,连自己的性命和老祖宗给他传下来的地也丢掉了,太可惜了。像这种有趣的故事,《东周列国志》里还有很多。
我喜欢看《东周列国志》这本历史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3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写的。
它讲述了春秋战国,这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间段。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东周列国志》一共五十八回,起自周幽王戏众诸侯。终于秦始皇兼并六国,跨越五百多年的历史,讲述了春秋各诸候国之间的吞并及称霸,战国七雄之间的斗争。书中事件虽多,但是并不凌乱,而且回回有道理。
这里面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的是周幽王宠信他的爱妃褒姒,为获得褒姒的一笑,点燃了紧急报警救援用的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后,急忙过来救援,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白担心了一场。结果周幽王的确让褒姒眉开眼笑,但却让各位诸候对他寒了心。下一次真正有人来犯时,当他再次点燃烽火台,却没有人来救援,最终导致亡国了。
有一个故事虽然不出自《东周列国志》但却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狼来了》的故事中的孩子就像周幽王一样,只为博一时的欢乐。喊“狼来了”,来骗大人们,当大人们跑来却什么都没有发生,自己就开心了。
几次以后,当狼真的来了呢?即使他再怎么拼命喊:“狼来了”!却再也没有人来救他了。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以欺骗别人,看他们出丑取乐。最终,一理危险真的到来时,是不会有人拔刀相助的。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把五百多年的历史兴衰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物虽多但各具特色。从帝王到将士,从官员到百姓,个个特色鲜明,让人影响深刻,令我大开眼界。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4
群雄逐鹿的时代,看谁独领风骚。君主、谋臣、武将、刺客······乱世英雄们谱出一部非凡的历史演义。
《东周列国志》讲述了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历史故事。这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就是周天子给诸侯们分封领地,在诸侯领地中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权利,有诸侯王自己统治。诸侯王的爵位是世袭的,他们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周天子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点燃烽火,诸侯的军队必须马上赶来帮助周天子应对。但是在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周天子渐渐失去了统治各诸侯国的能力,慢慢的,诸侯国不再执行对周天子的义务了,他们各自为政独霸一方,相互吞并,相互抗衡。
希望你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全局思维。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5
读史明理,读史明智。暑假刚刚开始,我阅读了《东周列国志》,品味历史,使自己变得明理智慧。
这本书讲的是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的时期,诸侯列国之间各自为战,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39;激扬文字中,令我感动不已,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计谋失败后,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
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亲人犯了错误,应该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除了亲情感悟,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大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情怀,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有人强过自己,谦虚举荐,能者居之,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幸福。
在过去了将近两千多年的《东周列国志》里,我不仅读懂了亲情的力量和仁义的光芒,还从许多的历史,故事里明白了勤奋刻苦学习和工作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6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读懂了历史,就会获得前人宝贵的经验,使自己变得明理智慧。
《东周列国志》描绘的是西周灭亡后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里面有许多各自为战的国家,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他们为了权力和土地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性格,善良与奸诈的嘴脸就像一碗搅和着许多人性佐料的汤,不仅再现了那个征战的时代,还留下了许多令我振聋发聩的惊奇和值得铭记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国》一章述说了周幽王因为女色而不勤政爱民,最后招致亡国祸事,八百年基业毁于褒姒。哎!这个悲剧固然可悲,警醒了后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与女色面前要学会衡量,孰轻孰重自己心里应该有个数。我想周幽王为什么会亡国,不仅仅是褒姒的责任,他应该负全责,因为从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对自己没有自控力和束缚力,不懂得刚则柔,柔则刚,只是一味的柔,泯灭了上进心,消磨了意志。如果他本身有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勤于国事的心,亡国之事便是天荒夜谈,即使褒姒再妖媚,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兴亡。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激扬文字中展现得令我感动万分。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计谋失败后,被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母子两人一相见便抱头痛哭,尽释前嫌。读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这是个错误,但我认为这也是因爱而错,谁不会在爱的旅途上犯错呢?我赞扬郑庄公能够把亲情放在隔阂恨意之上。亲人犯了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怪,应该学会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这本书里许多地方让人感悟非凡,除了亲情,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盛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的中心。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自己身居高位,但是我们的荣誉是国家给的,就要为国家着想。有能人强过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谦虚的举荐,并且为了祖国可以让位,这样祖国在能人的带领下,一定会强大的。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自己的幸福。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7
东周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各路诸侯各自称霸一方,经过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小国家,《东周列国志》主要讲述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情。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卧薪尝胆》。它讲述的是吴国打败越国后,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立志为国报仇雪恨的事情。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像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还要反复阅读,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启迪。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8
三国虽然有趣,但过于短暂;秦朝虽然勇敢,但过于残暴;明朝虽然战无不胜,但过于无能;只有东周呆若木鸡才是给人带来无穷情趣。那些惊险的宫廷斗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场面宏大的战争,各国国君贤纳的感人故事,全面体会了东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东周历史的记载,离不开的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面精彩的故事,也离不开冯梦龙良苦用心地将纷繁芜杂的线索处理得有条不紊。《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事情。第一个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此,西周灭亡,春秋开始,春秋开始后,周王朝国力一蹶不振,取了代之的是强盛的诸侯各国们。映入脑海的是“春秋五霸”,后来,是”战国七雄”。他们使中国国力突飞猛进,无论是军事、教育、经济还是政治都占据了世界的一席之地。此外,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很多成语,典故都来自《东周列国志》,如: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等等。
《东周列国志》最大的意义是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在最后一回——三十回统一六国上说:二世残暴,不得人心,虽兵甲数十万,但义兵志也,次发反击大战,敌朝灭。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理,解决疑难,走出困境的事情,也有很多以理服人的论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做人的智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9
读史明理,读史明智。暑假刚刚开始,我阅读了《东周列国志》,品味历史,使自己变得明理智慧。
这本书讲的是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的时期,诸侯列国之间各自为战,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激扬文字中,令我感动不已,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计谋失败后,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
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亲人犯了错误,应该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除了亲情感悟,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大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情怀,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有人强过自己,谦虚举荐,能者居之,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幸福。
在过去了将近两千多年的《东周列国志》里,我不仅读懂了亲情的力量和仁义的光芒,还从许多的历史,故事里明白了勤奋刻苦学习和工作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10
大家好,你们一定读过《东周列国志》这个名著吧!他记述了东周,春秋,战国的故事展现了有能拔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不测的__人,也有很多昏庸无能或精明能干的皇帝。
在众多的故事情节中最令我感受最多的是田忌赛马,越王勾践。田忌赛马是齐王喜欢和臣子们赛马,而田忌的马,哪一匹都没齐王的马好,孙膑就给田忌出了个主意: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孙膑用他的智慧帮助田忌赢得了齐王,告诉我们要善于用智慧;越王勾践是勾践的越国被吴国打败了,勾践也去吴国当仆人。后来,吴王被他的忠心所感动,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奋发图强,在几年的时间里。终于消灭让他受尽侮辱的吴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个志向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无论什么事都会成功。
《东周列国志》不愧是中国历史历史名著,从中我受启示很多。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11
中华上下5,透过历史的演进,领悟出人生发展的方向。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从崛起国强到战争灭亡,最后到秦国统一天下。这是一段历史的插曲,但在作家冯梦龙和蔡元放的笔下,可谓波澜壮阔,颠澜起伏,栩栩如生,精心动魄!
秦国早期只不过是西陲并不起眼的小国,后经秦穆公攻取西戎才初步有点影响力,但仍然被中原诸侯国瞧不起。自秦孝公开始,秦国提出了明确的强国梦,大国梦,天下梦的清晰的路线,之后的几代人都咬定这路线不动摇,直到秦始皇经历了期待国军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梦。
可谓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我们得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记得小时候我有些恐高吧,我一直都在回避,直到有一次我们一家旅行爬山,我们是下午去的。那座山好高,山尖都躲在云里,好像连云彩都得垫起脚,才能摸到山顶。我见那么多人都上去,于是我也怂恿着踏上了上山的步伐。山上鸟语花香,两边的树木都倾向道路,身边都被绿色环绕着,不时有几朵小花点缀着,葛万的协议让人忍俊不禁的去触碰一下它。尽管汗水打湿了我的衣襟,但是我还是一边观赏着风景,一边踏上山去。
但是因为时间不够,我们只爬到作文山的一半就被工作人员拦住了。因为快下班了,我们又不能原路返回,于是只能去离这儿最近的索道。我们慢慢走,去到索道的路上,两边的树木渐渐的减少了,再没有点缀的花朵,而是深深的山谷。远望去壳壁上露出大块的岩石。我的腿开始瑟瑟发抖,眼睛冒着星星。力气好像被抽走似的,双眼木木的看着前方,好似没有一点生机。终于踉跄着走到了缆车的地方,缆车的嗡嗡声传入耳朵,使我更加的难受了。之前的愉悦逃的一干二净,迎来的是无尽的恐惧。对于天生有恐高症的,我坐一次缆车,好比一个体弱的人去爬雪山,遥不可及。终于在老爸老妈的拉扯下上了缆车,不经意间又望见了山下的山崖,内心更慌忙。我用双手紧紧的抱住自己,拼命的告诉自己,没事的,没事的。
在爸妈的鼓励下,我努力睁开了眼睛,向山下望去,一片翠绿,阳光照进了缆车。心想我应该相信自己,既然已经走上来了,就要堂堂正正的向山下走去,像回归的英雄那样自豪,像得到宝石那样骄傲,像回到母亲怀抱里的亲切……这次我再也没有逃避,反而我认真的面对了它,战胜了自己,克服了困难。
天下熙熙攘攘,我自岿然不动。要像翠竹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永远都不要向困难低头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百字篇12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该书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长,从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及其丰富。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重耳复国兴霸业》、《蔺相如完璧归赵》等众所周知的故事。
其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周幽王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竟然听从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议:点燃烽火台,戏弄各路诸侯。各路诸侯被戏耍多次,非常恼火,等到敌人真正入侵,烽火台再次被点燃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乐,所以他们决定不出兵。最后周朝灭亡,周幽王惨死。
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丢了江山。一个君王荒废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国家强盛,而是用尽心机只为美人一笑,那么这个君王对国家的统治必然不能长久。一个君王戏耍诸侯,用欺骗来取乐,结果必然被灭亡。为了减轻周幽王的过错,褒姒就被称为妖姬,被后人不停的唾弃。事实上没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决定的。就如夏桀、商纣丢了江山,就不是因为妹喜、妲己。
《东周列国志》作者文笔非常好,把一个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人物刻画得入目三分。通读全书,让我对西周、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丰富了历史知识。看着一个个国家慢慢兴起、慢慢强盛、慢慢衰弱。最后灭亡,我发现国家兴起和强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广纳贤士的时期,国家衰弱和灭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废朝政的时期。
诚信、勤奋、进取是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上一层楼的法宝,这就是《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