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
写读后感需要你有良好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增强你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有帮助。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2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样,钻研《论语》多年,然后带着火药味地和别人争论仁义君子。我是不太赞同的。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3
”香九龄,能温席。“小小黄香,九岁就懂得孝敬父母,为父亲温暖床席,他多有孝心啊!黄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黄香是一个君子,长大后成为一名好 官。
黄香的故事正应了《论语·学而》篇第二条的一句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却喜欢造反 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有了,”道“自然就形成了。能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实就是有了”仁“的根本。
看一个人会不会有所作为,成为有用之人,就要看这个人能不能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能做到这一点,他才会爱民、爱国,做一个群众喜 欢并支持的好官,才能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
学习了这一篇《论语》,我想,我也要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一切都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为父母铺床、打洗脚水,帮他们做家务,给 疲惫一天的父母做饭……
总之,我要努力了!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4
我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现在正学《论语》。我理解最深的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到了知识后,你经常去温习它,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在我没学《论语》之前,我对学过的课文,很少去温习它,我把许多大好的时光都浪费了。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总是叫我去读书,而我却找各种借口出去玩,还时常惹妈妈生气。
自从诵读《论语》之后,对照书中的内容,我羞愧万分。心想:我一定要按照孔子说的话去做。于是,我试着去做了两周。每天放学后都温习功课,并做简单的笔记。两周之后,我的学习果然有了些变化。就拿这件事来说吧!
那天,老师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今天考试。”虽然同学们复习过了,可还是非常紧张。只有我感到浑身轻松。因为我将那部分内容已熟记在心。结果我考了全班第一,我终于尝到了温习功课的甜头。
还有一次,下课之后,同学们在玩游戏,我也加入了进去,原来同学们再一起玩抢答题这个游戏。一个同学负责翻书找题,我们其他人抢答。我连续答对了好几道题。那是的我真得很自豪,温习功课真好!
孔子写的《论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益处。今后,我还要深入地去学习。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努力去做。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5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6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孔子讲究孝道,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今天孝道也已经有些褪色。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皆能有养。不散,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现在的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这样是很不够的,如果对父母只能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啊,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渐渐的只是提供父母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对父母的情感,我认为对待父母和长辈我们应该真正的了解父母的需求和情感,同样,如果我们让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行孝,所以我们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才对父母真正的敬孝。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学会取长补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告诉我们品德好就一定会有朋友;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非动”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事要符合礼的标准……在《论语》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句名言,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孔子在《学而第一》中说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快乐的人生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去温故旧的知识,就会感到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气,这就是一个君子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获得快乐: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不要有畏惧的心理,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难题。就像解答奥数题,总是从最简单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当你解开难题的时候,快乐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这时学习不也变得快乐了吗?
我们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快乐的事去做,那么你就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读论语的读后感400字篇8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